好幾號人擠著一輛警車到派出所去,不能說是浩浩蕩蕩但也算小有規模。
民警在路上試圖還原路縉函的“罪行”,一連說了好幾通,路縉函給他的只有一個接一個的白眼。
民警的還原過程用童訴的話說就是能當喜劇看。
與事實偏差甚遠可是還能圓的回來,從意外事故偏到預謀包庇再到未成年駕車,好比從黑龍江主航道偏到曾母暗沙。
路縉函暗暗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不靠譜片警。
直到那里的監控被調出來不靠譜片警才結束了他的長篇大論認清了事實。
童訴和趙駱是那個“預謀包庇”,和案件牽扯不大,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的小凳子上。
小凳子涼颼颼的,不時有人從面前經過。
他們兩個在外面坐了很久也沒見有人過來探望他們,看來他們這兩個“包庇犯”已經被忘記了,怪不得路縉函給他起外號叫不靠譜片警。
路縉函掀開門簾出來:“不靠譜叫咱們走了。”
“你們兩個沒有第一時間出來幫我是干什么去了?”他和不靠譜不清不楚的糾纏半天,結果一轉頭好兄弟們連影都沒有了,等他們再出現的時候已經徹底玩完,打包進局子了。
說來慚愧,路縉函和不靠譜糾纏的時候童訴和趙駱正在幫一個小孩找媽媽,看熱鬧的人太多,把小孩沖散了。
“我跟你們說,那個不靠譜就離譜,本來我能走的更早,結果不靠譜看我眼熟,他就查我檔案,好家伙,查出來好幾個事,直接給我道德教育半個小時。”兩位好兄弟去助人為樂路縉函也不再計較,接著說剛才的苦痛經歷。
事情解決后兩個民警對老太太進行道德教育,老太太聽的一愣一愣的,就差痛哭流涕寫保證書說自己絕不會再犯。
不靠譜讓路縉函帶著他們兩個離開,但是越看他越眼熟,仔細一想,嚯,這不是二中那位總打架的嗎,常客啊。
派出所就在二中邊上,它的大門正對著二中南門,到二中辦事都不用車,走幾分鐘就到,偶爾還能從二中里面帶幾個學生進行口頭教育,每次帶的學生里面必有路縉函。
常客那不得特殊對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