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陽剛才就想好了,答道:“南下必與鄭軍交戰,或將楚軍北上,僅臣之處不可少于三‘軍’之數;齊、魯亦有異動,大漢或需動用二‘軍’。”
是的呢,漢軍南下必定會于鄭軍發生交戰,而現在鄭國對楚國很有用,楚國才不會坐視鄭國被漢國重創。
同樣的,楚國想要有所動作必然會聯系山東諸多,乃至于爭取宋國。
所以了,呂陽這一次率軍南下,漢國不止會有一個南線戰場,東線爆發戰爭是一定的事情。
對現在的漢國來說,雙線乃至于多線作戰會有壓力,但只要不演變成曠日持久的大戰,壓力方面其實也就那樣。
呂武看著呂陽一小會笑了,說道:“我便予你三‘軍’。此次隨行三千騎兵亦仍在你麾下。”
漢國的軍制還沒有改,三個“軍”就是十一萬兩千五百士兵和搭配的相關戰車,騎兵的數量是少了一些,但這一次主要是兼并范國,對鄭國的戰爭也會是層層推進,先期騎兵的數量少一些不成問題。
東線才是漢國需要用到騎兵最多的戰場,一旦齊國、魯國或其他什么國家組成聯軍主動挑起戰爭,漢軍肯定要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聯軍,需要用到的高機動騎兵數量當然要多一些。
決議拿了出來,呂陽卻不是第一時間率軍南下。
漢國還需要跟范國那邊取得最大程度的溝通,再來就是憑借范國面臨的不利局面,最大程度地壓縮范氏的待遇。
什么仍然掌控“新鄭”和周邊三十多座城邑,還要給范氏律法制定權之類,范氏這是在想屁吃呢。
在呂武的底線里,范氏可以拿回祖地,像是“新鄭”也可以依然作為范氏的封地,其余地方再挑挑揀揀三五座城邑給他們分家用,其余就不用多想了。
讓范氏分家是一種必然,呂武不會允許漢國有第二個那么強大的家族存在。
漢國的解氏情況比較特殊,他們也是漢氏子姓立起來的牌坊,像是崔氏、孫氏、等等一些本來的大家族,沒有足夠的功勞墊底,該有的待遇會有,想要更多的待遇一樣是在想屁吃。
作為被武力兼并的荀氏,中行寅的出逃讓荀氏以及各小宗沒有了宗主。
成了勝利的呂武肯定不允許荀氏繼續強大下去,對荀氏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拆分。
原本偌大的荀氏被一分為八個家族,他們私下是不是還會團結一致,短時間內應該是不敢展露出來,時間一久能不能保持團結是相當沒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