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陽是在公元前534年才返回“長安”,回去前已經在北方待了差不多三年。
在所有國家的儲君中,沒有一個像呂陽長久待在都城之外,一般哪怕不是被鎖在宮城,基本也沒有多少能夠離開都城的機會,出去很快也會回去了。
好些諸侯一直在好奇呂武和呂陽的相處模式,又盼著這對父子什么時候能鬧上一出,只是他們很清楚呂陽再掙扎也就那樣,不掙扎還能把儲君當下去,一旦掙扎很快就要“被”病逝了。
開國之君能被自己兒子搞了這種事情,諸夏歷史上就沒有幾例。這是因為開國之君的威望很驚人,沒有能力也無法開創出那份基業。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開國之君的李淵怎么輕易就被李世民干挺了呢?里面的秘密絕對多到嚇人的程度,少不了門閥與世家扮演著某些關鍵角色。
然后,趙家兩兄弟究竟是怎么回事?總不能是一個“燭光斧影”就完成了兄終弟及吧。
呂陽回“長安”帶上了一萬四千軍隊,其中騎兵數量達到八千。他還帶回了近萬的俘虜,其余繳獲多不勝數。
樓煩被驅趕向北四百來里,漢國邊境短期之內不再有憂患,便是呂陽主持下對樓煩發動戰爭交上來的答卷。
呂陽就是想用行動告訴自己的父親,他不光只會殺殺殺,更能對外取得勝利,還具有自己的戰略眼光。
得勝之師歸來是呂政帶領官員進行迎接,該有的排場肯定也有,甚至還舉行了獻俘儀式。
整個過程呂武并沒有露面,使得呂陽的心情不是那么美麗。
呂陽來到未央宮見自己的父親,走進室內被滿屋的書籍或文牘驚到了。
一個個架子上都是擺滿了書盒,而室內的架子列得一排排,使人一看就會心想:“那該是多少書啊?”
呂武頭都沒有抬,說道:“來了?”
一時間沒看到自己父親的呂陽還是走了一段距離,才在一個書架后面看到手捧著書在看的父親。
光線并不昏暗,天上的陽光能夠透過玻璃照射下來,使得呂武頭上的華發看去更清楚了一些。
呂陽看到自己的父親,也看到了從來不會松拉肩膀的父親微微有了一些駝背,一時間有再多想要說的話都說不出來,走過去行跪拜禮,說道:“父親,孩兒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