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怎么可能會完全沒有黑點呢?看就看有沒有什么閃光點,做出的正面貢獻比負面遺禍多,自然也就能一美遮千丑了。
呂武知道司馬光這人,畢竟是教科書上的人物嘛,還是個公認的神童來著,只是兩慫的神童不要太多,單純證明大慫讀書人學明白怎么來養望而已。
至于說大慫的歷史?沒有認真去研究,光是從疆域圖來看,反正不用刻意去黑;真要去研究的話,會知道大慫國帑充沛是怎么來的,再看到讀書人的各種享福而又難有作為。
大慫的讀書人當然有想做事的,問題是在那種環境很難做事,反正屢屢就是人亡政息,并且還會被政敵各種極盡的反攻倒算,玩的就是才不管政策好不好,但凡是我的敵人就應該反對到底。
如果硬要對所有朝代的總體實力進行排行,大慫說自己第二爛,恐怕沒有朝代有資格去搶第一爛了。
當然,拿大慫去跟其余真正的大一統王朝相比,那是在侮辱那些大一統王朝。
畢竟,每一個王朝多少有過一段強盛時期,大慫的國勢則是從開局就爛到結局啊。
明確來說,呂武不喜歡大慫,要說特別崇尚哪個時代的話,還真是無法說明白。
至于為什么會想到大慫?他們腳踩的土地距離南慫“臨安”真心不遠,只是那個地方現在屬于荒無人煙。
作為越國都城的“會稽”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呢?看著城墻是夯土結構,城墻的最高度約是七米,矮一些的城墻段則是不超過五米。
因為城墻高度本身不怎么樣的關系,能夠預見城墻厚度也不會太厚。這個能夠從城門的布局看得出來,它的寬度著實是不大,城門洞也不會太深。
來自漢國、楚國、范國、荀國和齊國的軍隊現在原地整隊,隨后楚軍那邊的戰鼓聲最先出現。
首先第一支亮相的軍隊是來自楚國的“左右廣”,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身披皮質的重甲,并且絕對不止穿著一層甲。除了重甲,他們一手握戟、一手持盾,肩胯著一張弓箭,左腰側有系著一個箭囊。
“楚之左右廣又有變化?”士匄覺得這樣也好,能夠好好觀察一下楚國軍中的絕對精銳。
呂武說道:“添弓加矢。”
以前只有極少量的楚軍“左右廣”攜帶弓箭,當下看著是人人標配了。
士匄下意識看向漢軍的一些甲士,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