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當(dāng)然聽說過“會稽”了,只是無論今生還是前世,一次都沒有親身到訪過。
早在呂武來到“會稽”之前,有漢軍斥候先行前往查探,匯報那邊山連著一座山。
等待呂武親自到“會稽”來,親眼看到了是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
要說淮南那邊水道縱橫,來到“會稽”則是小溪密集,山多也就算了,沒有什么窮山峻嶺,大多是一些海拔不高的矮山,以現(xiàn)代工程器械推平并不困難。
除了密集的矮山之外,呂武對“會稽”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到處都能看到竹林。
因為“會稽”這邊的矮山太多,漢軍的騎兵被呂武留在了一條現(xiàn)在沒有名字的河流的南岸。到了現(xiàn)代,那條河流還是存在,被取名為富春江。
說起來,吳國的都城“吳”跟越國的都城“會稽”之間的距離并不遙遠,平面地圖相距不超過兩百五十里,實際走起來大約需要四百來里路。
吳國跟越國的關(guān)系怎么樣?中原諸侯其實是懶得去了解,更別說派人專門去刺探情報了。
要說中原諸侯看不起吳國或越國,可能是有的。他們之中的大多數(shù)人覺得雙方的距離太遠,吳國和越國也無法對自己產(chǎn)生什么威脅,沒有去進行了解的必要。
曾經(jīng)的霸主晉國,之所以與吳國建交,其實就是因為吳國能牽制楚國,為晉國與楚國的爭霸起到作用。
而實際上,晉國從來都沒有正視過吳國,大概就是當(dāng)成了利用完就能丟的貨色。
五國的隊伍靠近“會稽”,沿途肯定是會經(jīng)過越人的定居點。
南下的軍隊并沒有主動對越人怎么樣,倒是出現(xiàn)了越人襲擊五國軍隊的事情,后來熊招派人先行去“會稽”通告越國君臣,“會稽”那邊派出人手約束五國隊伍會途經(jīng)區(qū)域的越人,還是沒有能夠讓襲擾完全消失。
盡管漢國有一萬八千騎兵被放在那條無名河流的南岸,五國的士兵加起來還是超過十三萬。
五國的隊伍拉伸的長龍連綿了將近二十里,越人竟然敢襲擊數(shù)量這么龐大的隊伍,該是說膽子大到?jīng)]邊,還是人足夠傻?
“野蠻。”熊招給了定性,復(fù)又說道:“南方族群之多,分之不清,其人愚昧,尚有食人之族。”
其實,東南角的各族還算好的了,到了西南那邊就更愚昧和野蠻。這種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了南慫才有所改善,但是真正大有改善的是到大萌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