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士匄和中行吳三人之中,能夠算是創業者的只有呂武一人,士匄和中行吳有今天離不開祖先的蒙蔭。
那好吧,士匄是范氏某位先祖的子孫,難道彘裘、士弱、劉明等等范氏族人就不是嗎?
中行吳這邊的情況同理。
一個家族還有分嫡庶,嫡系掌握的權力大一些,好處得到更多一些,之類的沒法說清楚,祖先創下的基業總歸是大家伙一起的吧?
范氏是一大家子。
荀氏那邊也是一大家子。
都是一大家子,艱難時期還能夠同舟共濟,到了享福的階段才是最考驗向心力的時刻。
士匄和中行吳得到了最大的好處,還想把所有的好處都攥在手中?其他族人肯定就不樂意了。
那些族人會有什么想法?必定是:同一位祖宗,大家一起打拼,到最后只有我做出犧牲?憑什么啊!
已經回到“長安”的呂武不會知道中行吳努力著掙扎了一次,遭到了荀氏、智氏、程氏、輔氏的明確反對,甚至連中行氏內部都有反對者。
所以是,中行吳想在荀國變法,沒真正展開就胎死腹中了。
中行吳歷經這一次之后,清楚且明白一個事實,除非荀國遭到了很大的打擊,淪落到那種不求變就會死的地步,要不然就別想著變法了。
其實,中行吳還能使用其它的辦法,例如這一段時間搞點花樣,等再過上一些時候再搞點花樣,用細潤無聲的方式進行變法。
回國后的呂武并沒有立刻往“長安”趕,他先去了“陰”那邊視察,轉道北上到了“呂梁”。
這個“呂梁”是漢國北部最大的城邑,原先是屬于狐氏的地盤。
也就是歷史出現了變動,要不然等智氏擴張過來,狐氏一樣是被滅掉,隨后智氏在這邊建了一座城,取名叫“汾陽”。
不是趙氏?還真不是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