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件很搞笑的事情,諸夏所有的朝代,不分諸夏正朔還是外來異族建立的王朝,獨獨有大慫被南方的一個族群禍亂,搞到差點失去西南一壁。
在那一次禍亂中,數千人就能席卷大慫數個“路”,文人統兵數萬慘敗,到時候是“東華門”唱名那幫廢物看不起的狄青率軍不足一萬出征給平息了戰亂。
得勝歸師的狄青得到了什么待遇?他并沒有因為再一次為國立功得到什么榮譽,相反是遭到了更嚴重的迫害。
這是因為什么啊?是狄青太能干了,顯示出那幫廢物的無能,才遭到更大的迫害嗎?一定是的。
大家都是廢物,獨獨你能,是吧?那肯定是要聯合起來針對你。
不空口白牙,就說不知道歷經多少次血戰,又是耗費了多少國帑,反正就是千辛萬苦才打下來的疆土被那幫廢物放棄了多少次,說是廢物都算是侮辱廢物了。
拿有那么一段時期的某個代表人物來說,他被譽為當代半圣(其他朝代不認),干的事業卻是不斷放棄這里、那里。
論起來,這個砸缸的家伙有太多的黑點,還真以為砸一次缸就能為所欲為了,也給后世的人看出了大慫讀書人的半圣就是那種鳥樣。
呂武的目光在游覽風光,情不自禁低聲說道:“這塊土地養出的人,有點邪門啊。”
能不邪門嗎?東南這邊和西北那邊,兩個地理位置在歷史上沒少發生奇奇怪怪的事情。
隊伍靠近到“會稽”二十里,拐出一個山口,看到了前方的一大批人。
“夫譚來矣。”熊招沒親眼看過夫譚,尋找大纛所在區域,再用穿著辨別出來。
現在的大纛并不是一面布料的旗幟,就是一種掛著各種動物皮毛、尾巴、翎羽的玩意。
呂武瞇著眼睛看過去,看到了一個身穿諸侯冕服,年紀在四十來歲的人。
身穿冕服?那肯定好認。
有點距離,看去的大概輪廓能看出夫譚的皮膚很黝黑,再來就是長得有點胖。
對呂武、士匄、中行吳和呂光來說,他們來“會稽”這邊主要的是進行相王,熊招應該是有其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