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能夠確認國內(nèi)已經(jīng)知道他兼任秦國執(zhí)政的事情,三年來卻是只有一些中等貴族隱晦地表示祝賀,“卿”級別沒有任何表態(tài),國君更是提都沒有提過一句。
這么一件事情,呂武需要慎重其事地向國君匯報嗎?其實是不用的。
現(xiàn)在的人將事情分得比較仔細,看待事情的層次也跟現(xiàn)代并不相同。
簡單的說,呂武作為晉國的“卿”只要履行好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就夠了,其余做什么事情并不會遭到干涉。
當然,呂武不能好好履行身為晉國卿大夫的一應事務,會成為另外一回事。
在接下來的晉國和秦國交往中,會出現(xiàn)對呂武的考驗,是站在晉國這邊,或是站到秦國那邊,每一個人都會拿眼睛緊盯著。
盡管知道非常困難,呂武在離開“雍”之前還是下達了對人口進行普查的任務。
這么個年頭,想普查人口的難度超乎想象,別說秦國還處在半農(nóng)耕半游牧的狀態(tài)。
有些事情很難,干卻必需要干。
呂武知道秦國哪怕是干了人口普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都會非常虛假,會堅持去做的原因是他具備了一名優(yōu)秀政客的素質(zhì)。
在這么一件事情里面,考量的是秦國的貴族會不會配合,辦事的效率和成效又是怎么樣。
最重要的一點,所能得到的人口數(shù)據(jù)將會成為呂武可動用的人力資源,還能再一次分辨誰是朋友,哪些又是敵人。
有一位偉人講得很對,斗爭絕對不能夠停止,每一次的運動都可以達到甄別敵我的作用。
需要讓人們知道誰才是說了算那個!
再則,想干大事,起碼要知道誰跟自己是一伙的,哪些人又有異心,對吧?
不一定要在思想上達到一致,使人聽話則是必要的。能思想一致當然最好!
話說,呂武沒穿越前到底都學了什么,搞起這些竟然能一套的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