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成為秦國執政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讓白翟這個勢力單位變成歷史上的一個“符號”。
簡單說就是,他組織起了一場滅國之戰,將白翟給滅亡了。
在這一場滅國之戰中,陰氏和秦國各貴族組成兩個“周禮”的“軍”,也就是出動一千乘戰車和兩萬五千士兵,對白翟實施了毀滅性的打擊。
白翟的一批首領腦袋與身體分家,約兩千余部眾死在戰爭之中。
這一場“大戲”當然是呂武的精心安排,算是給秦國報了仇,同時弄死不甘被吞并的白翟貴族以及那些死硬分子。
呂武帶著軍隊滅掉白翟之后,沒有選擇當即歸師“雍”,他們向西北而去尋找義渠人,深入義渠地盤約兩百里,消滅了進軍路上的幾個義渠人部落,快快樂樂地滿載而歸了。
秦人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勝利的甘美,滅掉了有深仇大恨的白翟,又將義渠的乘人之危報復回去,心里的抑郁得到了發泄。
他們又見識到呂武對有功之人的賞賜很是公平公正,一系列戰后重建的方案也是一再出臺。
盡管不少人心里對呂武擔任秦國執政依然心里反對,不得不承認的是呂武正在干讓秦國從泥沼中爬起來的正事,作為一名執政優秀到令人無話可說。
事實上,呂武帶去獲利功勛的秦人,八成就是想要讓立功的群體,兩成則是為了立人設才帶上。
戰事是由呂武在指揮,想讓誰立功就是誰,不想讓誰立功也不會委派看著就是會失敗的任務。
正確的做法是,委派那些不想被立功者去干看著會成功,干了卻不一定行的任務。
做事者失敗也就失敗了,成功代表有能力。而這一部分屬于呂武必須拉攏,拉攏不成功需要剪除的對象。
所以了,有功勞必然獎賞這種事情呂武不會漏掉一個,拿到手又能不能捂住……,呵呵!
呂武還做了另外的事情,包括以秦國執政的身份派遣使節團到“洛邑”謁見周天子,通報秦國先君嬴石病逝的消息,嬴石獲得了“慜”這個謚號;秦國新君繼位,需要得到來自周天子的認可;秦國滅掉了白翟,進行夸耀武功。
在定謚號這件事情上,呂武從頭到尾都沒有發聲,任由秦國貴族去商議和最終確定。
某種程度上來說,成為秦國執政的呂武應該參與才對,不然就是一種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