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劇變,勢必會有余波,余波只是有大小的問題,而不存在有無的問題。特別是在荊楚這樣一個通天下的交通要地。各方勢力自古交錯,互相制衡。曾泉的空降到此地,即便他抓住了有限的時間盡力培植自己的勢力,可是,曾元進本身在荊楚的力量不是很深厚,曾泉一直處在很艱難的一個環境中。現在又空降來一個省長,這讓荊楚大地上盤根錯節的勢力看出來了孫首長強硬的意志,那就是要把荊楚的牌徹底打散,然后重鑄一個新的荊楚。
如果蔣書記愿意無條件地協助,這件事也就不至于走到這種地步。可是,蔣書記即便是到走投無路之時還在挾持荊楚來和曾元進談條件,并且一直對紀委的調查采取陽奉陰違的態度,這都是讓曾元進和方慕白對蔣書記失去了耐心的原因。不過,為了穩住蔣書記,給他安排了一個還算不錯的位置,即便如此,對于蔣書記來說,他仍然是不滿足的。
對于荊楚的局勢,曾泉在上次入京見孫首長的時候,孫首長就和他談清楚了。“寧可犧牲一段時間,也要把荊楚的病徹底治好。”這是孫首長的態度,對于曾泉來說,這也是一項重任。
荊楚身處長江上游,國家腹地,荊楚的穩定和發展,對于西面的各省都有重要的影響。“西面是我們的未來,給這些省份裝上發展的引擎,荊楚就是提供動力的一個重要來源。”孫首長如是和曾泉說。
于是,曾泉回到荊楚之后,馬上就迎來了一位強有力的幫手。父親跟他說過,他和鄭省長是有分工的,他要負責穩定荊楚的環境,鄭省長則負責在他身后把新的荊楚變得強壯起來。正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空降來的,在本地并無利益牽扯,才可以大刀闊斧開展工作。可是,也同樣是因為他們在本地沒有利益牽扯,想要穩定局面對于他們并不容易。
好在曾泉已經在荊楚待了一陣子,對于情況也算是比較了解,接下來該怎么做,曾泉心里也是有數的,而且也得到了曾元進的同意。
于是,第一場大戲,在荊楚的人代會議上開始了。
第一天,先是宣布了蔣書記的調令和代省長的任命。接下來的幾天分組討論里,曾泉和鄭省長,以及兩位被提拔為代理副書記和副省長的官員,四個人把全省的分組討論參加了一遍。而省里原來的那些省級領導,幾乎全部被屏蔽。
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對于與會代表來說,這個信號意味著荊楚政壇的巨大變革已經在水面之下醞釀。何時爆開來,怎么樣爆開來,誰都想不到。
而曾泉的這個行為,在媒體上來說是荊楚省委的行為,在全國屬于首次,甚至有媒體直接曝光說“這是違法的行為”,直接把帽子扣到了曾泉和鄭省長的頭上。
從這第一天開始,荊楚的人代會就立刻成為了輿論的中心。各種批評和質疑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
盡管曾泉和方希悠親自找葉勵錦,讓她控制一下葉家手下的那些媒體,可是,這樣的猛料,豈是可以控制得住的?
在新一屆荊楚的領導班子面臨強烈質疑的時候,方希悠親自給曾泉換了新聞發言人。這位發言人是方希悠履職荊楚之后親自挖掘的,整個大會期間,關于會議的各項安排,全部都是從這個發言人的口中傳達出去的。媒體的激烈交鋒背后,各方媒體被荊楚這位新的新聞發言人刮目相看,但是,內部消息顯示,這個發言人背后站的是方希悠,所有發布的消息,都是過了方希悠的手的,甚至有傳言說,這個發言人是方希悠親自指導出來的,盡管這個人一直是荊楚省政府工作人員。可是,看他應對媒體的方式,隱隱地可以看出方希悠的影子。畢竟,方希悠曾經擔任孫夫人的秘書長達三年時間,什么樣的陣勢沒見過?什么縱橫博弈,是方希悠調轉不了的?
與此同時,方希悠正式加入了一個整合了宣部、網信等各個部門
<ter>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ter>的機構,對全國媒體和自媒體開始一個統籌的管理。這次荊楚的人代會,就是方希悠試刀的場地。目前為止,整個管理都處在一個試運行的階段,該如何制定措施,針對什么樣的情況采取什么樣的方案,都是處在一個探討的階段。
荊楚的這個冬天,風大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