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鮒和淳于越等人已經嚇得臉色煞白。
孔鮒慌忙上前,再次拱手道:“陛下!孔鮒斷無此意!陛下莫要誤會!”
“呵?”趙凌冷笑一聲,“看來孔老先生對朕所封博士御監一職甚是不滿,與朕言談,既不愿帶上官職,甚至都不稱臣,既然如此……”
“陛下!”孔鮒已經麻了,連忙打斷趙凌后面的話,“臣博士御監孔鮒絕無對陛下不敬之意,只是扶……只是長安候仗著陛下恩寵,竟然擅自更改儒家典籍,臣身為博士御監,實難容忍,故而才言語過激,望陛下恕罪!”
孔鮒實在怕趙凌一句既然如此之后就將他罷官,然后召回儒家門生,不再重用儒家,只能硬著頭皮打斷趙凌的話。
因為剛才趙凌挑他沒有稱臣,也沒說官職的刺,談及扶蘇的時候,更是直接稱其為長安候,再不敢直呼其名。
“噢?如此嗎?”趙凌把接下來的話給收了回去,只是冷冷地看著孔鮒。
在趙凌看來,西漢董仲舒等人改善過后的儒家學說是可以用來穩固皇帝統治和教化百姓的,那也是可以成為大秦為維護等級秩序的政治工具。
就目前先秦時期的儒家學說,尚未成體系不說,單純的強調“仁政”“民本”“禮治”,并無實踐空間的理論學說。
不能用來鞏固統治,要它何用?
馮瑜跟著扶蘇編撰《萬民典》,本就是趙凌授意,作為趙凌的得意門生,他完全可以發揮出董仲舒的作用。
只是這樣的理論,如果由扶蘇提出來,效果會更好一些。
扶蘇之前就是儒家門生,他又是嬴政的長公子,趙凌封的長安候,雖無實權,但地位尊崇。
馮瑜一個籍籍無名之輩,提出如此劃時代意義的言論,自然是會遭受一些非議。
很顯然,馮瑜給扶蘇說通了,扶蘇也認可這樣的做法。
只是這一次扶蘇沒能像之前那么剛硬,面對儒家的領袖,曾經的師長,提出在當今看起來離經叛道的言論,他也變得有些不夠自信。
畢竟還未實踐的東西,他又怎敢斷言一定該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