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奏折被送去皇宮后,韓大人立刻火急火燎的拂袖出門。
“你們倆!快帶我去看看!”
二人連聲道“是!”便快速領著韓大人往長城去,一路上,宋應知不停的向韓大人解釋這堵墻的構造。
此次糯米墻的建造地點在長城內墻之下,高度不足兩米,寬度一米五,墻體內部嵌有密密麻麻的鐵條,橫豎交錯,形成一張密密麻麻且立體的長方體網格。
澆筑時,宋應知還往模具內加入不少稻草和碎石,減少糯米灰漿的用量時,還增加了墻體的堅固性和柔韌性。
韓大人身為工部左侍郎,自然是能聽懂這些奧義,越想他就越覺得此法子可行。
等三人到了現場,韓大人迫不及待就往糯米墻撲去,在檢查完其強度、硬度以及韌性等后,他這才高興的回頭看向二人:
“這法子不錯,不過鐵條的硬度和韌性不夠,回頭我讓工部運些鋼條來。”
韓大人抹了一把稻草,無比嫌棄道:“稻草的韌勁也不夠,但這事你二人不用再操心,本官會讓部下的人來研究一下何種材料合適。”
宋蘇二人一聽,臉上頓時一喜!
趁著這個機會,宋應知立即上前躬身建議:“大人,小人還有一個建議,在建造城墻的過程中,由于糯米灰漿的凝固時間比較慢,因此在制定模具時,需一次性搭建好建筑模具,工匠們需借助竹子來搭建起一條空中作業的支架!”
說完,宋應知把自己早已畫好的腳手架草圖遞給韓大人。
原本腳手架采用鋼管材質最好,但城墻的高度并不及現代的高樓大廈,所以用竹子搭建穩定性也足夠。
通過圖紙,韓大人能一目了然的看清防御衛所的模具與竹制的腳手架是何模樣。
越看,他眼睛越睜得老大,臉上的笑容越加瘋狂!
等完全看完整張草圖,韓大人忍不住撫掌大笑:
“妙啊!這法子真是巧妙絕倫!一次性澆筑好衛所,即便凝固時間緩慢,但也不影響下一個衛所的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