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太擅長盤發(fā),于是干脆模仿古裝劇中的俠女形象,將頭發(fā)半披在肩上,并在頭頂別了一個假發(fā)包。這種發(fā)型既簡單又帶著幾分古典韻味,正合她的心意。
為了迎接今日的開學,她特意跑到書店買了空白的折本,親手抄寫了《三字經(jīng)》和《千字文》。
這兩本書都是宋朝才有的啟蒙讀物,非常適合教學,而她在抄寫時,還特意刪掉了《三字經(jīng)》里關于唐代以后的歷史部分,以免引起爭議。
早餐過后沒多久,村民們陸續(xù)帶著孩子來到學堂,雖然夏暖暖早已聲明不收學費,但送孩子的家長還是或多或少帶了些禮物。
窮人家送來的是自家曬的魚膠、魚干、蝦干等海貨,富裕一點的則帶來了雞蛋和新鮮蔬菜,夏暖暖笑著收下了這些心意,畢竟這是大家對她的一份信任。
最早到的是林凡家的兩個孩子,大丫和小螃蟹,緊跟著的是林凡堂兄林羽家的孩子,七歲的大壯和五歲的桃兒。
大壯人如其名,壯得像根小大壯,比同齡人高出一大截,一看就是個天生的孩子王。
半個時辰后,再沒人帶著孩子上門了。
夏暖暖心里清楚,今天就這些人了,來上學的大多是男孩,一共二十個,女孩卻只有三個,除了林凡家、林羽家的,就只剩村長家五歲的孫女賽男。
看來,村民還是更看重男孩,對她的教學也未必完全信任。
不過,夏暖暖并不著急,她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爭著搶著把孩子送來,就像當初求她提供晚稻種子一樣。
正式開學前,先舉行了拜師禮,在古代,老師的威望極高,“天地君親師”便是最好的證明。
盡管孩子們平日頑皮,但在家長的反復叮囑下,再加上書案上那把長長的戒尺,他們總算安靜了下來,規(guī)規(guī)矩矩地完成了儀式。
第一堂課,夏暖暖教的是《三字經(jīng)》。
她一句一句念,孩子們便搖頭晃腦地跟著學,寬敞明亮的學堂里,落地大玻璃窗透進陽光,新打的書案、新鋪的地板、新編的席子,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
然而,沒過多久,孩子們的天性就開始顯露無遺,漁家人常年與大海搏斗,性格彪悍,這種特質自然也遺傳給了他們的后代。
課堂上,有些孩子坐不住了,開始東張西望,甚至偷偷用腳踢旁邊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