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重生南非當警察最新章節!
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索姆河,羅克就不寒而栗。
其實也不能怪戰場指揮官們思維僵化,罔顧生命,實在是幾百萬軍隊擠在幾十公里長的戰線上廝殺,基本上沒有什么迂回轉進的余地,只能采用最原始的人海戰術。
因為南部非洲的崛起,這個時代的科技,比另一個時空要好很多,尼亞薩蘭很久以前就在飛機和裝甲車上進行研究,雖然現在南部非洲還沒有空軍和裝甲兵這兩個編制,但是羅克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另一個時空中,索姆河戰役中,坦克才第一次參戰,那已經是1916年的9月15日。
很久以前尼亞薩蘭就已經開始對裝甲車的探索,只可惜裝甲車沒能趕上布爾戰爭,還沒有證明在戰場上的價值。
現在尼亞薩蘭拖拉機廠已經開始研究坦克,并且拿出了樣車。
因為羅克的指導,尼亞薩蘭拖拉機廠第一時間就摒棄了過肩式履帶設計,拿出的第一款坦克是一種輕型坦克。
這一款叫做“偵察兵”的輕型坦克長5.5米,寬2.1米,高1.9米,重7.5噸,正面裝甲25毫米,裝備尼亞薩蘭兵工廠生產的40毫米榴彈炮和7.7毫米通用機槍,使用50馬力發動機,速度10-30公里,作戰距離100公里,成員只有兩人。
從性能上看,“偵察兵”的性能和法國在1917年生產的雷諾坦克差不多。
不同的是,“偵察兵”更注重對乘員的保護,駕駛員位置和車長位置的裝甲厚達40毫米,可以對駕駛員和車長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
這一點現在看上去似乎沒有必要,因為在坦克真正出現在戰場上之前,世界各國根本就沒有針對坦克的武器,所以根本不必考慮對乘員的保護問題。
但是羅克不會這么想,另一個時空英軍的坦克出現在戰場上,德國人很快就研究出反坦克步槍進行反制,所以羅克要未雨綢繆,加厚一些鋼板又不會增加多少成本,但是會給德國人制造更多麻煩,也會給尼亞薩蘭部隊帶來更多優勢。
除了“偵察兵”之外,尼亞薩蘭拖拉機廠也在研究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中型坦克的代號被命名為“輕騎兵”,重型坦克的代號自然就是“重騎兵”,不過現在“輕騎兵”也正在開發中,還沒有樣品出現,“重騎兵”更是剛剛立項,研發看上去遙遙無期。
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估計是用不到重型坦克的,所以“重騎兵”項目明顯是在為未來做準備。
“偵察兵”的出現,注定要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形勢,如果南部非洲的部隊出現在歐洲戰場,那么就會成為德軍的噩夢。
在坦克面前,德國人再想憑借塹壕和重機槍給進攻部隊制造大規模殺傷幾乎不可能,羅克也沒有將坦克的具體性能主動透露給英國人,坦克的測試工作也主要是在羅德西亞境內的米爾納市進行,尼亞薩蘭現在只生產了二十輛坦克用于測試,未來還會進一步完善,直到最終定型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