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卡威群島名義上是由99個島嶼組成,實際上只有蘭卡威島有人居住,其余都是無人居住的荒島。
說起來蘭卡威島也有悠久歷史,島上有某個公主的墳墓,還有三寶公的真跡,這足以證明蘭卡威島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居住。
不過居住在蘭卡威島的人口并不多,到現(xiàn)在也就一千多人而已,英屬馬來亞雖然聲稱擁有對蘭卡威島的主權,不過蘭卡威島從地理位置上說距離暹羅更近,所以島上沒有白人,只有一些原住民。
不能怪英國人對蘭卡威島不上心,當初英國剛到馬來半島的時候,除了獅城和吉隆坡等等幾個地區(qū),對于馬來半島的土著根本不管不問,不是英國人心大,實在是英國的殖民地太多,華人是不大理解英國那種心情的。
就連被稱為“四洲府”的吉隆坡,也是1860年才開始建城,馬來聯(lián)邦到現(xiàn)在也剛剛成立十五年而已。
所以阿丹公司購買蘭卡威群島的過程就非常簡單,五百多平方公里,只要五百英鎊而已,蘭卡威群島就成為阿丹公司的財產。
當然了,如果阿丹公司要得到一個完整的蘭卡威群島,那還需要阿丹公司去做島民的工作。
這方面保護傘公司也有豐富經驗,過程肯定不能明明白白寫出來,然后阿丹公司就得到一個空無一人的蘭卡威群島,以及數千名由本地土著組成的建筑工人。
基地建設馬上就開始,蘭卡威島原本只有一個簡陋的碼頭,現(xiàn)在圍繞著碼頭進行擴建,其實也沒有多困難,島上原本的建筑被部推平,傳說中公主的墳墓也已經破爛不堪,那些建筑工人們也沒有保護文物的意識,反正等戴維注意到,公主的墳墓和三寶公的真跡都已經無處可尋。
戴維不管蘭卡威群島,棉蘭港口附近的機場才是戴維重視的。
如果只有戰(zhàn)斗機,建機場其實也很簡單,戰(zhàn)斗機在草地上也能順利起降,地面沒有太大的起伏就行。
有了魚雷轟炸機就不一樣,魚雷裝到飛機上之前都是要安裝引信的,350公斤的魚雷,如果爆炸基本上可以摧毀整個機場,所以對于跑道的要求就有點嚴格。
棉蘭機場就在棉蘭港口附近的一座山的山谷內,本森·陶赫蒂本來還想介紹山的名字,結果被戴維直接更改。
“這山的名字有點太復雜,附近好像就這一座山是吧,那就叫孤山好了。”戴維話說的很隨意。
改名字是尼亞薩蘭人的習慣,蘭卡威這個名字在馬來語里是強壯的鷹,旁邊還有一個島嶼因為長得有點像孕婦就叫孕婦島,結果戴維知道之后很生氣,這什么亂七八糟的,上面不是據說有三寶公的真跡嗎?雖然現(xiàn)在已經不知所蹤,不過咱們還是要紀念一下,于是蘭卡威島就變成了三寶島。
“孤山,好吧,這名字不錯。”本森·陶赫蒂不反對,戴維說什么就是什么。
實在是不敢反對,保護傘公司出現(xiàn)在東印度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已經表現(xiàn)出足夠的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