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放禮炮儀式起源于16世紀,而且還是源于皇家海軍,當時皇家海軍剛剛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表現令人忌憚。
為了表示皇家海軍的無害性,皇家海軍的軍艦在駛入他國海域或遇到他國艦船時,會將炮膛內炮彈打完以示友好,后來就逐漸演變為國際上表示敬意的禮儀。
通常類似“馬達加斯加”這種“外國”軍艦,僅在到達東道國第一個港口或雙方商定的港口時,鳴放21響的國家禮炮一次。
英國皇家海軍還有個特殊規定,即星期日10時30分至13時期間,在軍港內或進港的軍艦不鳴禮炮,如需鳴放,則推遲時間。
禮炮通常分為國家禮炮、個人禮炮、慶典禮炮和葬禮禮炮等,對于禮炮的鳴放次數,各國都有明確規定。
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沒有禮炮只打一發的。
皇家海軍這一次創紀錄了,“納爾遜”第一發禮炮就打了實彈,所有人都被這個變故驚呆,以至于接下來的禮炮一發都沒打,“馬達加斯加”大概是自從禮炮出現后,唯一一艘受到“一發禮炮”待遇的軍艦。
個人禮炮最少還要打七發呢。
“馬達加斯加”是艘新船,還處于海試期間呢,水兵們也沒有太多經驗,也就在“納爾遜”鳴放禮炮的同時,不知道是哪個水兵突然拉響了戰斗警報。
警報也是分等級的,戰斗警報級別最高,拉響之后全艦都要做好戰斗準備。
就在警報響起的一瞬間,原本正在“馬達加斯加”號飛行甲板列隊站坡的官兵突然就亂成一團,穿著禮服的官兵們也不知道為什么“馬達加斯加”抵達樸茨茅次會拉響戰斗警報,不過既然警報響起,那么就要按照平時的演練,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戰斗準備。
這時候飛行甲板上就極度混亂,站坡的官兵們要以最快速度抵達作戰位置,有人跑丟了帽子,有人跑掉了皮鞋,但是都沒有功夫撿,“馬達加斯加”艦島上方的對空雷達都開始轉圈搜索敵人的飛機了——
李傲臉色比鍋底都黑。
楊·史沫資表情也不好看。
戰斗警報只響了不到十秒就被關閉,不過造成的混亂已經無法挽回。
這事兒說出去不好聽啊,“納爾遜”禮炮變實彈固然是低級失誤,“馬達加斯加”被一發禮炮嚇得直接拉響戰斗警報,這要是傳出去,丟的可不只是皇家海軍的人。
所以在“馬達加斯加”號??吭诓次簧希瑮睢な纺Y和李傲走下舷梯的時候,在碼頭上迎接的一眾皇家海軍高官,以及從“馬達加斯加”號上下來的一眾南部非洲海軍軍官,臉上的表情都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