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非洲造船廠的定制業務,之前主要面向私人領域,比如為富豪們定制個游艇什么的,只要開的起價格,把戰列艦改裝成私人游艇都可以。
現在也算開拓了新業務,定制這塊利潤還是比較高的,德國人的四艘運輸艦,總利潤可以達到1500萬蘭特以上。
阿爾貝特·凱塞林很聰明,還想利用鯨灣造船廠和愛德華造船廠之間的競爭壓價。
不過鯨灣造船廠和愛德華造船廠更聰明,根本不給阿爾貝特·凱塞林殺價的機會,愛買買,不買拉到。
這么大一個訂單,肯定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談妥的,交付周期都是按年計算的,得慢慢來。
在對“運輸艦”有了充分了解之后,阿爾貝特·凱塞林就開始詢問“運輸艦”的具體性能,試圖得到更多的資料。
王文遠和薩姆森馬上就三緘其口,一個字都不肯說。
離開辦事處的時候,阿爾貝特·凱塞林心情沉重。
“運輸艦”的技術含量其實并不高,連日本人都可以搗鼓著自己造航空母艦,德國人自然也可以。
關鍵是成本。
鯨灣造船廠和愛德華造船廠的報價,比德國造船廠的成本都低,要知道南部非洲工人的薪水可是遠遠超過德國工人的,所以阿爾貝特·凱塞林也搞不清楚,南部非洲是如何把成本壓縮到這種程度。
鯨灣造船廠和愛德華造船廠肯定是要賺錢的,所以這么低的報價,意味著南部非洲造船廠的成本還會更低。
看著面前陰云密布的天空,阿爾貝特·凱塞林沉默不語。
德國海軍的前途,在阿爾貝特·凱塞林看來就像這天空一樣看不到未來。
好吧,阿爾貝特·凱塞林是空軍,德國海軍的前途,跟阿爾貝特·凱塞林沒關系。
阿爾貝特·凱塞林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阿爾貝特·凱塞林開始和兩家造船廠接觸的時候,法國人的反應速度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