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英國大選,羅克可太熟悉了,二十一世紀梅姨淚灑唐寧街十號的那一幕,給羅克留下的印象無比深刻。
現在英國的國會議員,和二十一世紀的國會議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梅姨被迫辭職確實是有自身問題,溫斯頓對于英國可是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即便如此,英國那些國會議員依然說彈劾就彈劾,不給溫斯頓絲毫機會,這充分反映了英國國會的務實和高效。
當然了,英國國會也就只在彈劾首相這方面務實高效,其他方面——
呵呵。
溫斯頓也是有自尊的,羅克知道這個情況后,還沒有來得及給溫斯頓發電報,溫斯頓就憤然辭職,把英國那個爛攤子扔給國會。
溫斯頓卸任后,因為新任首相還沒有產生,代行首相職務的是下院領袖,掌璽大臣安德魯·博納·勞。
安德魯·博納·勞是加拿大人,世界大戰期間歷任殖民地事務部大臣,財政大臣,以及掌璽大臣,和溫斯頓長期不和。
安德魯·博納·勞和溫斯頓的關系很糟糕,實際上他們兩個在很多時候的理念都極為相似,比如在對愛爾蘭問題上,安德魯·博納·勞和溫斯頓都主張強硬措施,在對世界大戰期間的工人罷工上,安德魯·博納·勞的態度甚至比溫斯頓更激進。
這時候就顯示出溫斯頓的虛懷若谷,雖然和安德魯·博納·勞關系不好,但是在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集中所有力量對抗德國,溫斯頓依然給予安德魯·博納·勞足夠的信任,安德魯·博納·勞成為溫斯頓內閣的重要成員。
可惜安德魯·博納·勞沒有給與溫斯頓足夠的信任,在擔任下院領袖期間,安德魯·博納·勞多次質疑溫斯頓的決定,其中包括溫斯頓任命羅克為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當時安德魯·博納·勞是英國國內最主要的反對力量之一。
其實作為英國首相,溫斯頓是有權力解散下議院的。
但是溫斯頓沒有這么做,一直到溫斯頓辭職,溫斯頓都沒有嘗試過解散下院。
溫斯頓的辭職,給南部非洲也帶來一定影響。
誰都知道溫斯頓和羅克的關系,他們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第二次布爾戰爭期間曾經并肩作戰,世界大戰期間又再次攜手,溫斯頓擔任首相時給了南部非洲足夠多的照顧,現在溫斯頓辭職,倫敦對南部非洲的態度應該會有變化。
溫斯頓辭職后,安德魯·博納·勞希望溫斯頓能擔任不管部部長。
這個任命對于溫斯頓來說近似于侮辱,溫斯頓直接拒絕了安德魯·博納·勞的任命,離開倫敦乘船前往南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