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當下,西線總長度超過五百公里,參戰雙方在西線的總兵力已經接近一千萬人。
這么多人擠在這么狹小的一個區域內,那些迂回包抄側翼攻擊之類的戰術都無從談起,要擊敗敵人只剩下正面突擊一個辦法。
正面突擊是羅克最不愿意使用的戰術,世界大戰進行到第三年,英法聯軍和德軍挖戰壕的水平突飛猛進,戰壕的防護能力越來越完善,要突破陣地,就只能硬生生用人命去堆,所以西線的“屠夫”才會層出不窮。
英法聯軍的霞飛和黑格被稱為屠夫,德軍那邊指揮凡爾登戰役的威廉皇儲也沒有好到哪兒去,但是因為威廉皇儲是皇室成員,所以德國的報紙才口下留情,但是那并不能改變德軍也傷亡慘重的事實。
羅克最大的優點是,他不會向霞飛或者黑格那樣墨守成規,指揮作戰的自由度更高,換成是黑格指揮在比利時的進攻,那么遠征軍在比利時的進攻恐怕多半又會演變成另外一個凡爾登或者索姆河,黑格就算是發現機會,多半也不會派出部隊在德軍防線后方登陸。
多兵種聯合作戰,需要各兵種之間的密切配合,對指揮官的素質要求很高。
現在的英軍部隊,連最基礎的步炮協同都還沒有學會,讓他們執行搶灘登陸任務就是送死,看看地中海遠征軍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前期的表現,簡直慘不忍睹。
另一個時空,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和同盟國加起來只有一次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
這個時空好多了,單單是英國遠征軍已經順利實施了兩次兩棲登陸。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那一次,雖然兩棲登陸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成為將奧斯曼第五集團軍牽制在加里波底半島,從這個意義上說,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兩棲登陸也是成功的。
剛剛擔任德軍總司令的興登堡和擔任德軍總參謀長的魯登道夫萬萬沒想到英國遠征軍在更換了指揮官之后進攻如此凌厲,比利時境內是德國的第一集團軍,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第一集團軍的指揮官是亞歷山大·克魯克,因為在馬恩河戰役中錯失了占領巴黎的機會,馬恩河戰役后亞歷山大·克魯克被解職,新的總司令是阿爾布雷希特公爵,在第一次伊普爾戰役中,正是因為阿爾布雷希特公爵的出色表現,德軍才能憑借一群剛剛入伍的預備役新兵頂住了英法聯軍的進攻。
羅克接手英國遠征軍總司令職務后,在比利時發動新的進攻,德軍一敗涂地,必須有人為此負責。
嚴格說起來,德軍的潰敗和阿爾布雷希特公爵無關,坦克初次亮相戰場就大放異彩,換成是在東線表現出色的魯登道夫和興登堡指揮德國第一集團軍,也無法阻止羅克的進攻。
騎兵第二師占領澤布呂赫港之后,阿爾布雷希特公爵慘遭解職,接替他的是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羅克的老對手。
占領澤布呂赫港意義重大,澤布呂赫港是德軍在英吉利海峽內的最后一個港口,失去了澤布呂赫港,德軍的潛艇就無家可歸,再別想像以前那樣神出鬼沒。
占領澤布呂赫港之后,騎兵第二師又和第師、第師聯手攻占布魯日,對根特的側后方形成威脅。
魯普雷希特不得不命令防守澤布呂赫港的德軍部隊主動撤走,留給遠征軍的只有一座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