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先把金幣整理好,歸攏到一塊,五十個一堆壘好。
他先把寶箱里的唐三彩瓷瓶拿出來,這個瓷瓶約二十厘米高,十五厘米寬,細頸寬體,連接著瓶口和瓶體的是三個瓶耳,為三條龍形。
林遠查了一下資料才得知,這種唐三彩瓷瓶名為龍耳瓶,目前出土的唐三彩文物中,只有雙龍耳瓷瓶,還未出土過三龍耳瓷瓶的,他不知道這個三龍耳瓷瓶到底意味著什么,不過他想既然是第一件,一定價值非凡。
他仔細的看了一下瓷瓶,覺得上面的花紋非常好看,可也不敢再手里盤太久,便放在了一邊。
放下瓷瓶,他又從箱中拿出了那個畫軸,打開畫軸一看,上面根本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幅字,能看得出這是貼在畫軸之內(nèi)的,而開頭的四個字可把林遠嚇的目瞪口呆。
“蘭亭集序!”
就算他不喜歡書法,不懂古董,也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
“莫非這是真跡?不可能吧,傳聞?wù)孥E隨李世民陪葬在昭陵了。”林遠震驚之余,反復(fù)細看了一下這副字,他根本就看不懂,更不知道這到底是真跡還是臨摹的還是贗品。
不過根據(jù)他的了解,傳說真跡在昭陵,他可不會認(rèn)為真跡掉入東海,被東海龍王撿到了。
李世民酷愛書法,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是愛不釋手,怎么可能會出現(xiàn)在東海,他想來想去,否定了這幅字是真跡的想法。
雖并非是真跡,但他也知道這是文物,小心翼翼的收起來,放在一邊。
箱子里還有一把青銅寶劍,說是寶劍,其實是一把匕首,照比寶劍來說要端上許多,長二十三厘米,劍寬三厘米。
林遠把青銅匕首拿出來,發(fā)現(xiàn)靠近劍柄的劍身上刻著四個字[丹贈次非]。
“丹贈次非?人名?”
不解的林遠又到網(wǎng)上查了資料,首先查了一下次非兩字,搜索出來的竟是荊軻,次非是荊軻的字,查了半天才知道[丹]這個字,指的是燕國太子丹。
林遠大驚失色:“莫非這是荊軻刺秦王時用的那把匕首?我靠,這……這……”
林遠激動的凝噎起來,他把匕首捧在手里,想起了那句荊軻臨行前說的話[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慷慨悲壯,竟一時間感同身受而動然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