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黃子峰還是找了借口沒給李亞文件,但是,李亞畢竟去問了,今后黃子峰再想要拿文件說事或者給李亞挖坑設陷,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從劉輝那里得到了文件全文,李亞也給自己準備了一個簡短的獲獎感言。
坐在公司前來接自己的帕薩特專車上,一開始,李亞還搞不懂,為何公司不把污泥池救生設備發明的頒獎和年度人物頒獎放到一起,跟公司的迎新晚會一起搞。
直到到了公司總部,看到頒獎議程,李亞才明白,公司這樣安排,確實有公司的道理。
張繼昌說完,輪到李亞上臺,獲獎感言說到一半,李亞忽然看到觀眾席上,譚春麗兩眼放光,在拼命地給他鼓掌。
李亞心里一酸,一股難言的內疚噴薄而出。
頒完獎,一大車的公司各層級領導坐著中巴考斯特,就直奔煉鐵作業部一作業區污泥池而去。
煉鐵作業部作為整個鋼鐵公司廢渣最多的所在,是最能檢驗李亞污泥池救生裝置實際成效的地方。
據張繼昌所言,原本煉鐵作業部的幾個博士,研制出來的救生設備也跟他們的效果差不多,甚至在數據的精細化程度上還要更好,能夠精確到后兩位小數點。
但是,公司最終采用的卻是李亞的污泥池救生設備發明,因為效果相當的情況下,李亞和張繼昌的發明,成本只是博士研究設備發明的四分之一。
一開始,煉鐵作業部的幾個博士,還反復強調李亞污泥池救生設備的不安全不可靠不精準,沒想到,在一段時間的實踐運用后,李亞的發明設備卻受到了一線工人的普遍好評。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連煉鐵作業部的工人們也承認,在污泥池一旦遭遇險境,首要的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啟動設備保住性命。
但幾個博士研制出來的設備,操作太過復雜,工人水平有限,根本就不適用。
搞得煉鐵作業部的幾個博士,當場帶著發明設備圖紙就辭職了。
有個博士甚至給李亞發了戰帖,說一旦發明專利申請下來,就要讓李亞在全國出個大洋相。
搞得李亞莫名其妙。
因為有公司領導實地觀看,煉鐵作業部早早地就聯系了救護車在一旁待命,生怕演練時候出現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