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本不想多講,可見好幾個年少的皇子、皇孫都期待看著,便道:“好,那我再講一件。”
“孫祿堂以太極拳為主,又精通形意、八卦——這三種拳法被后世認為是三大主流內家拳法,后來孫祿堂更是創作‘孫式太極拳’,被稱為武圣、武神、虎頭少保。”
“此人據說武功已經修煉到了傳說中‘丹勁’境界——也即是如道家養生理論中的抱丹般,能全身勁力聚于一點,猛然爆發。”
“另外,據說他還在精神上達到了‘秋風微動蟬先覺’的境界,簡單來說,就是能感知危險。”
“比如有一次,幾名武術友人事先埋伏于房中,準備趁孫祿堂進屋掀開簾子之際,左右合撲制服他,結果孫祿堂卻仿佛提前預知般,閃避躲開,讓兩人都撲倒在地。”
“至于他展現丹勁的事跡則是在七十歲時——當時江南水災,孫祿堂參加義演募捐賑災。表演中,他調動氣血,以致須發皆張,目光如電。”
“后來日國來了六名武士要挑戰孫祿堂——幾十年前日國人曾挑戰過他一次,估計是如今看他因義演見報,便想欺負他年老,以打擊中國士氣。”
“這類事情,在清末到新朝建立前的幾十年中,日國做過不少次,目的就是徹底擊潰中國人的自信心,好方便日后統治中國。”
“孫祿堂知道日國人不懷好意,決心一次打服日國人,于是以一敵五。他躺在地上,讓五個日國武士以任意方式固壓他,說他能在三個數之內起身。”
“結果日國人材數了兩個數,他便以丹勁猛然發力,騰地而起,將五個日國人都掀飛出一丈多外,暈了過去。”
“日國人于是驚服,稱孫祿堂為神拳。次日,日國人又來,卻是要出二十萬銀元請孫祿堂東渡日本傳授武術,孫祿堂再次拒絕了。”
聽完孫祿堂的故事,朱允熥面上神往之色更甚。
朱雄英瞥見了,便道:“老師,你說的這李書文、孫祿堂故事也太夸張了——那李書文用長槍扎蒼蠅不傷柱子倒還好說,勉強可以用手熟解釋。”
“可說孫祿堂能感知危險,還會什么丹勁,能以七十歲高齡躺地掀飛五個習武之人,就未免太夸張了,多半是編造的。”
劉寬正要解釋,卻聽朱元璋先開口了。
“雄英,你這么想未免有點小覷天下人了——你沒見過,不代表就沒有。以咱大明為例,有八千多萬人,其中有幾個能人異士很正常。”
“那后世李書文、孫祿堂事跡是否是真,咱不知道,但咱當年打天下時,卻是見過兩員絕世猛將,勇猛都不可以尋常武將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