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濟熺作為朱棡的嫡長子,今年十九歲,不僅在大本堂上了好幾年學,還在軍中鍛煉了三四年。
其人雖是中人之姿,卻勤學努力,不怕吃苦,且性格相對穩重、正派,還是頗受朱棡喜愛的。
故而朱棡在東北非建立晉國后,便正式立朱濟熺為世子,而今更是將其留在王庭協助他處理國事,向未來的晉國第二位大王方向培養。
見已經有了一定養氣功夫的朱濟熺都喜形于色,朱棡便知京師來的這份電報肯定不是一般重要。
待從朱濟熺手里接過電報譯件迅速地瀏覽了,朱棡亦是大喜。
“好!好!此事對咱晉國而言稱得上難得的良機,絕對的好事啊!”
朱濟熺笑著道:“父王,有朝廷支持,咱們不僅能盡快修建運河,還可先修一條鐵路,大利交通。”
“且今后晉國將成為大明與歐洲海上商道的重要中轉地,哪怕在稅收方面要讓利于朝廷,相關稅收也絕不是小數目。”
“最主要的是,屆時東西商旅途徑我晉國,必將令晉國商貿迅速繁榮起來!”
朱棡大笑道:“哈哈哈,你說得對,正是如此!”
原來這份電報中,不僅說了大明朝廷繞開帖木兒、奧斯曼等國開辟新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計劃,還提到了兩個援建晉國的小計劃。
第一個計劃,便是啟動朱棡來此建藩之前便已定好的“定西大運河”工程——當初朱元璋支持朱棡在東北非建藩,并且還在地中海東岸安排個西海衛,一大原因便是看中后世蘇伊士運河在亞非歐三大洲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如今大明既然決定開辟新的海上絲綢之路,這“定西大運河”工程自然也要開啟。
不過,后世的蘇伊士運河雖然只有兩百五十里多里,但因為運河溝通的是紅海、地中海兩個大海,存在著水位差,所以必須在運河兩端各修建一座規模足夠大、足夠堅固的大壩才行。
原來,朱元璋是準備將這一大工程留給朱標或朱雄英在位時去做。
如今為了開辟新海上絲綢之路,不得不先做起來。
但這么大的工程,必然會耗費不少時間,可能需要四五年,也可能需要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