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大劉在作品《三體》獲得雨果獎后為大眾所熟知,而他諸多科幻作品中最出名的便是《三體》,其次是《流浪地球》。
劉寬穿越前也只了解過《三體》、《流浪地球》等幾部大劉的科幻作品,《月夜》正是其中之一。
原本聽馬皇后想聽科幻,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體》,畢竟這部作品太經(jīng)典了。
但想到《三體》內(nèi)容太過復(fù)雜,涉及的后世科技乃至未來科技太多,篇幅也長,即便有他講解,朱元璋、馬皇后等人也未必聽得懂。
再加上《三體》第一部時代背景比較特殊,解釋起來也麻煩,劉寬就打消了講《三體》的想法。
至于《流浪地球》電影是精采的,但劉寬看過原著——說實話,除非他能一句不變地復(fù)述原著,不然聽起來也沒多大意思。
所以,劉寬最終從記憶中找出了這部短篇科幻《月夜》。
這個故事在大劉寫作時(2008年)腦洞算是比較大的、故事立意也頗新,但內(nèi)容卻比較簡單。
講的是21世紀(jì)初的主角在中秋之夜收到了他自己從22世紀(jì)打來的三通電話,即2123年,2119年,2125年。
前兩通電話,未來主角讓現(xiàn)代主角利用未來的技術(shù),改變了人類之后一百多年的能源歷史,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反而比原來變得更糟,于是第三通電話中未來主角便囑咐現(xiàn)代主角什么都不要改變。
而表述的想法有大概有四個:
“凡人把關(guān)鍵的事早做一百多年,就能起到上帝的作用。”
“人類向自然索取是那么容易,可想補救卻那么難。”
“他曾在一夜三次改變?nèi)祟惖臍v史,但最終卻選擇什么都不改變。”
“只要你明白了在浩瀚時空中,個人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就能對任何事情都放寬心了。”
“···”
這雖然是一部短篇,但因為里面涉及到了“可控核聚變”、“光伏發(fā)電”這類后世科技,又有利用“硅犁”技術(shù)攝取太陽能、以“超深鉆井”技術(shù)開采地球深處電流這種幻想科技,所以劉寬講了一個多小時,才讓朱元璋、馬皇后聽明白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