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成紀的這份秘奏上講述了一件關于孔氏血脈的秘辛。
一百多年前,忽必烈入主中原,最初是看不起投靠金國的“北孔”衍圣公的,便下令征召衢州的南孔孔洙為衍圣公,但孔洙拒絕了征召。
于是忽必烈又重新封北孔嫡脈為衍圣公。
后來到了元朝中期,北孔因為內部爭奪衍圣公名頭互相戕害,以至于嫡脈絕嗣(沒了男丁)。
按理講,當時本該從北孔支脈挑選子弟繼承嫡脈香火,進而繼承衍圣公的爵位。
但當時元室卻來了個騷操作,便是命一蒙古貴族少年改姓孔,入主曲阜給孔府嫡脈承續香火。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么如今的北孔嫡脈便都是蒙古人之后——倒不是說大明容不得蒙古人,而是孔氏本就是一個講究血脈純正的古老世家,歷朝歷代封孔氏嫡脈為衍圣公,也是因為他們擁有孔子血脈。
可若是北孔嫡脈如今不僅不是漢人,甚至都沒有一點孔子血脈,那朝廷封所謂的“北孔嫡脈”為衍圣公豈不是個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話?
看完后,朱元璋便肅容問:“此事可查到了實證?”
成紀道,“這是七八十年前的事,當時了解此事的人都已死絕了,如今這秘辛還是末將等審訊孔府那些家生子時問出來的。”
“末將等又遍尋孔府內的各種文卷、書信,都未曾找到任何實證。”
“倒是得知,元室曾挑選蒙古貴女嫁入北孔。也即是說,如今北孔嫡脈的血脈中至少流著一半們蒙古人的血。”
朱元璋沉吟著道,“孔氏嫡脈擁有蒙古人的血脈并不能說明什么——歷朝歷代為招攬孔氏,多有嫁宗室女與孔氏的舉動,元室也不過是依例為之。”
“對于孔氏嫡脈來講,是否擁有孔子血脈,才是最主要的。”
朱元璋作為一個統治天下二十多年的皇帝,視角、見識皆與尋常人不同。
他知道,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之后,北方漢人與羌、胡等少數民族血脈多有融合。等到元末,便是南方漢人血脈之中,也有不少混入了游牧民族的血脈。
而如今大明擁有天下,治下百姓雖以漢人為主,卻也有蒙古人、女真人、苗人、彝人、藏人等少數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