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函谷關來到河西之地對呂武來說不止是重返晉地,對荀國的戰爭能夠進行順利,還將是一次人生進入到“后璀璨”的階段。
呂武將自己的一生規劃得很清楚,青年階段就是奮斗再奮斗,吞并秦國建立自己的國家算是得有基業,進行“四晉歸一”之戰的順利與否,會讓他決定要不要在有生之年開啟一統之戰。
起初,呂武可能是太順利的關系,以為自己能夠并掉晉國,有望穩定三五年便發動統一戰爭。
后來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時局一再發生變幻,玩成了陰氏、范氏和荀氏相繼建國。
有那么一段時間,呂武以為也就那樣了,新的國家建立,互相之間相安無事并且聯合起來繼續跟楚國對抗。
在這一階段,他都已經在計劃削弱齊國、鄭國、衛國、魯國、宋國等等二等、三等強國,又在中間變了計劃推動荀國滅掉衛國和范氏滅國鄭國。
當時,呂武一度又燃起了有生之年能開啟一統戰爭的希望,楚國也果然趁著范國內憂外患有所動作,比較可惜的是荀國跟齊國、魯國、曹國等國的戰爭打得不殘酷。
再來是,楚國對陳國、蔡國、沈國和吳國的吞并著實過快,一下子又讓局勢變得有些撲朔迷離。
這個不因為楚國內部矛盾爆發,又或是熊圍弒君篡位,有讓楚國失去干涉外部的能力。
楚國出現內亂的次數并不算少,很多次諸侯以為楚國陷入內亂泥潭難以動彈,偏偏楚國總是能給那么想的諸侯帶去驚嚇。
“如若楚王圍愿意妥協,余公族、貴族亦會讓步。這般之下,楚國對外用兵無有難事。”梁興要出使齊國,會跟隨呂武先行前往‘原’再走大河沿線穿過宋國、魯國抵達齊國勢力范圍。
呂武說道:“楚王圍變法未有實施。”
前幾年楚國王庭就一再派出使節團到“長安”,一次次都是喊著要獲得變法的經驗,回去后又再來,令人納悶的是喊著要變法的楚王圍也只是喊一喊,并沒有真正付之行動。
這就很那什么了呀!
是不是可以認為楚王圍要用變法嚇唬公族與貴族,逼迫他們返回“郢”進行談判呢?
喊口號嚇唬人這種事情,發生在其它國家會顯得很詭異,在楚國發生則是見怪不怪了。
已經將近四年過去,楚國沒有爆發內戰,回到各地的公族與貴族喊著要自立,每年該繳的稅卻是按時派人送往“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