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第1次
打內戰最怕是什么?不就是人心在敵不在我嘛!
呂武否認了中行吳的指控,然而荀軍發生大規模的內訌,怎么可能是荀國的貴族自己弄的,里面肯定有漢國去人穿針引線,少不得再做出種種承諾。
荀國的大勢本來就不妙,尤其中行吳還搞了全國動員這種操作,一下子讓荀國貴族對戰勝漢國的信心再次遭受打擊。
很現實的事情,目前的貴族深知出兵作戰不能光看人數多寡,一個打一個或許勝負難料,十個打十個就能顯示出經過訓練以及沒有接受訓練的差距,對陣數量超過一百以上正規軍分分鐘吊打一群烏合之眾。
中行吳不懂那個道理嗎?他怎么可能不懂!他依然選擇那么干,更多的是想要達到一種魚死網破的效果。
所以了,真的不要怪呂武后面玩那么多的小動作,他與中行吳到底誰才是那個失去貴族應有品德的人,事實上是一件非常需要爭論的事情。
待在某個山頭觀看漢軍與荀軍對陣的列國代表,他們看到荀軍后隊出現內訌,起初有點沒有能夠反應得過來。
在春秋歷史階段的大多數時間里,軍隊在戰時出現內訌是一件極其罕見的事情,哪怕是同一國的貴族有再大的矛盾,到了戰場也只能咽下心中的不平,一致為了勝利而去協同奮斗。
哪怕是進入到戰國階段,戰場上真的矛盾大到無法調和,一般也是貴族帶上自家的部隊脫離,為了名聲或是國內家人、產業等方面,反正不會干出攻擊友軍的事情。
“這是……”田盤再聰明面對荀軍發生內訌也是懵了。
季公鳥想了想,說道:“荀人盼漢王久矣?”m.
只有那個解釋了唄。
也就是荀人覺得由漢王武當自己的國君好,憤恨荀王吳為什么不答應漢王武單挑分勝負的提議,受不了當場發作啦。
魯國人很喜歡講人心那一套,幾乎什么都能扯著扯著開始爭論人心的重要性,季公鳥是魯國公孫級別的人物,怎么可能不擅長侃人心的嘛。
偏偏戰場上……又或者說戰局的發展有點詭異,好像是能跟“人心論”扯得上一些關系,使得所有聽到季公鳥言論的各國代表陷入了思考。
“或是如此罷?”華元心里閃過一些思考,琢磨著漢氏是子姓,自己也是子姓,算不算一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