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到了漢立國一年,公元前552年。
諸夏這邊需要到有漢一朝的漢武帝時期經過大禮議的變革,才會出現年號,不然在此之前都是君王死后獲得謚號。
所謂的年號到有明一朝又出現了更變,太子登基之后取年號,用到皇帝駕崩為之,不像之前朝代的皇帝一生更換不少年號。
有一說一,有明一朝的年號在前幾個皇帝時期都挺好的,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哪個聽著都很帶勁,再之后嘛……
呂武所處的時代并沒有年號這么種玩意,不單單諸侯沒有,周天子也沒有,一概以新任周天子登基幾年來紀實,某個諸侯國的國君登位幾年來記事。
宋國使節團是走“魏”地路線來到“長安”,他們在后世的三門峽附近看到了大工地,多方打聽了一下才知道漢國要建造關隘。
一幫宋人暫時不清楚這邊修建的關隘是個什么規模,看起來卻是挺興高采烈的。
“漢修關隘,乃是防備于范?!比A喜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虞顯一聽覺得有點不對勁。
這邊是漢國東南方向的突出部吧?不是位處范國邊境,并且離得最近的勢力是周王室和晉國,跟范國相隔一個周王室呢。
所以,哪怕是關隘建成,漢國防的也是晉國或周王室呀。
“范國還會繼續謀圖晉國,向北邊進行擴張嗎?”虞顯想到了這個。
只有范國將晉國吃干抹凈,才能極大地威脅到漢國,要不然范國入侵漢國需要途經周王室以及晉國的。
華喜是誰?他是華元的兒子。
擔任右師很久的華元在宋國掌握的權利非常多,導致的是手中的權力很大,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有作為權臣的資格了。
這一次宋國的正使是華喜,之所以為什么選虞顯來擔任副使,還用說嗎?
宋國使節團中還有一個人比較重要,他叫魚石,是華元現階段很重要的政治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