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起能不知道從晉國分裂出去的幾個都有一顆“統一”的心嗎?正因為原本都是晉國的一員,他簡直是太清楚了!
曾經的晉國哪怕跟楚國的爭霸戰爭打得比較辛苦,不還是能夠以一己之力震懾天下諸侯?
而那還是因為晉國內部卿位家族互相忌憚,時不時再互相爭斗一下,導致晉國無法拿出全部的力量對外,一旦晉國能夠做到真正的團結,又該是能夠爆發出多么強大的力量。
各家都玩了一手化家為國,先期還有一顆作為強者的心,精神狀態完好,再加上有不俗的底子,范國和荀國不但各自吞并了一國,對周邊的列國也能形成壓制。
天下局勢出現轉變是以楚國干涉開始。
楚國的地盤很大,人口方面也不少,他們還是曾經的兩大霸主之一,或許會在一兩次交鋒中落敗,但凡沒有在虛弱的時候被滅亡,一段時間之后總是能夠再次復興的。
事實證明楚國不愧是曾經的兩大霸主之一,他們已經拖垮了范國,就是自身的資源消耗和兵力損失肯定也不小。
范國的老兵幾乎傷亡殆盡,楚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用數據說話就是兵力可能有所增加,質量方面則是絕對出現了下降。
如果說近幾年幾大強大一直出現戰事,有哪幾個國家用兵的數量稍微少一些呢?
漢國絕對算其中的一個,他們從四年前就不再出兵東征,有戰事也是跟三戎或西北的狄戎、北方的樓煩在小打小鬧,某種程度上得到了修生養息的空檔。
另外一個有實力而又沒有大舉用兵的國家則是韓國,只是韓國吃吞吃了漢氏、范氏和荀氏不要的一些“殘羹剩飯”,先天性上面有點不足,著實也是強大不到哪去。
“漢王有消滅韓國、范國和荀國的心思,我們又何嘗沒有?”韓起心想。
這個根本不用熊招刻意派人來提,韓起一直也有這樣的念頭,只是現實逼迫韓起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要怎么自保。
就說士匄為什么會選擇跟楚國對上,無非就是想用擊敗楚國來提升范國的聲威,再壓服荀國和韓國,使三家能夠力氣往一塊使,進而再使漢國屈服嘛。
一旦范國、漢國、荀國和韓國形成了有約束力的同盟,不止是曾經的晉國各項軟硬實力,別忘記漢氏吞并了秦國,范氏吞并了鄭國,荀氏吞并了衛國,他們真的能一條心的話,爆發出來的力量必定比曾經的晉國更加恐怖。
“士匄的雄心很足,只是沒有認清現實,國內的局勢無法穩定,輕易跟楚國對上了?!表n起覺得要是自己,必要時刻對楚國認慫也是可以,將子產解決掉比什么都重要,才不會傻乎乎跟楚國鬧什么不死不休。
這算是馬后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