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不會也不愿意放棄遠在東邊的飛地,繼續拿捏住莒國也就變成了需要。
莒君己密州立刻愁苦地說道:“若非荀君攻齊,我、萊必受齊之兵鋒。”
然而,那一戰開打時,中行吳還是晉國的上軍將,并且跟齊軍打了個平局。
齊軍竟然能跟晉軍打平手?得知這一戰績的諸侯,要么是靠攏向齊國,不然就是懼怕齊國將矛頭轉向自己。
如果莒國十分弱小也就算了,但是莒國只是在制度上顯得更為落后,人口約是有個四五十萬,不能算是弱到一嚇就跪的弱國、小國呀。
更為難得的是莒國軍隊的戰斗力沒想象中那么不堪,他們跟魯國開戰屬于穩贏,跟齊國對上則是能打個五五開,怎么可能被齊國一嚇就屈服了呢?
莒君己密州其實能猜到呂武為什么召喚,肯定是為了半島那邊的飛地。
他得到召喚立刻過來,一則是依然攝于呂武的威望,再來就是想讓呂武搭橋牽線搭上新鮮出爐的荀國了。
以呂武的作風,不會天真到以為威嚇莒君己密州一番就能達成目的,事先就約了中行吳過來。
后一腳過來的中行吳看到莒君己密州也不感到意外,心想:“與莒國結盟對我有利。若是魯國與我為敵,莒國便是良友。”
魯國現在非常忌憚荀國,如同宋國忌憚范國那般,原因當然是荀氏滅了衛國,范氏滅了鄭國。
已經有多少年沒有發生諸侯被滅的事情了?好像有個幾十年了吧。
而那是晉國成為霸主,反對諸侯之間進行互相吞并,列國攝于晉國的強大,再加上晉國老是拉著列國一塊去打楚國,導致諸侯之間的兼并一下子停了下來。
現在已經沒有那個強大到令人不敢輕舉妄動的晉國,得到分封的漢國、范國和荀國則是吞食掉一個諸侯國又分食晉國建立起來,不蠢的諸侯怎么都該察覺到時代已經改變了。
呂武沒有再多提什么,很像是給中行吳和己密州提供一個可以詳談的機會,借口有事離開了。
事實上,呂武也不用多說什么,不管荀國能不能和莒國結成聯盟,雙方都不能忘了呂武的人情。
另外,哪怕僅是駐扎了少許的駐軍,呂武并不害怕莒國攻打那一塊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