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楚君熊招喜歡吐槽,著實是楚國明明可以更強,偏偏有各種陋習在拖后腿。
再來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楚共王熊審突然薨逝在狩獵途中,致使熊招的上位多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過程也是充滿了各種曲折和風險。
在熊招繼位之初,一群公族鬼心思太多,甚至一度有公族想要推熊圍上位。
這個熊圍是楚共王的次子,為人方面極度的頑劣,平時總是跟一幫狐朋狗友不干正事,卻也因此而有了一批擁護者。
繼位之初的境況對熊招是一道考驗,對于楚國不幸的是他們輸了第二次“蕪湖之戰”,打輸了則是讓熊招有機會對一幫大臣進行發難。
目前楚國的令尹已經不再是子庚,換成了公子午為令尹。
在公子午擔任楚國令尹不久之后,楚國又在熊招的強硬出招下出現了很大的變動。
熊招以安定國人的理由,挑選了一批對自己表現過親善態度的人上位,罷免了那些在繼位之初有各種小心思的人。
經過一次大清洗之后,楚國當即發動第三次“蕪湖之戰”,辛虧楚君熊招在親征之下打贏了,要不然楚國還有得亂。
親征獲得大勝讓楚君熊招坐穩了君位,新官職人選上的任命,雜聲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在楚國新的職位變動中,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橐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他們成了“新一朝”的權貴。
這些各種“尹”,以及“莫敖”的官職名稱是楚國獨有,某種程度也能用來證明楚國的文明體系跟中原列國不一樣。
另外,那個“莫敖”原本是楚國作為人臣的最高官職,后來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到公元前690年在位)給改了。
沒有成功上位的熊圍怎么樣了?他并沒有被殺死,遭到流放去了云夢澤。
“晉人已至,會盟臺可建也。”楚君熊招還是沒能前往晉軍營寨。
一幫楚國的大臣,他們怎么可能讓自己的大王玩那么一出?并不是擔心自家大王去了晉軍那邊的安全沒有保障,主要是那樣做著實太過于丟臉了。
事實上,一國之君跑去敵軍那邊,除了患上失心瘋之外,誰會對送上門的一國之君怎么樣?別說熊招還是楚國的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