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來沒閑工夫跟求見的鄭國貴族多嗶嗶,再來就是沒處置權,頂多就是派個人引路去尋趙武協商。
不得不說的是,俘虜皇耳是趙武在這一場戰役打到現階段為止最出彩的表現,考慮到俘虜的過程太過于“不講武德”,有很大概率不會同意放皇耳離開。
鄭國很慘,鄭軍更慘,關于這點呂武和晉君姬周在巢車上看得很清楚。
遭到楚軍背刺的鄭軍等于是兩頭都在挨毒打,一層被削掉就代表至少數百上千將士失去生命。
一開始鄭軍并沒有對楚軍展開反擊,直至有第一個心理崩潰的鄭軍士兵反抗,周邊的鄭軍士兵有樣學樣,演變成鄭軍大規模跟楚軍交戰。
因為視野的受限的關系,處在交戰第一線的晉軍并沒有察覺到鄭軍已經跟楚軍打起來,位于晉軍交戰這一端的鄭軍同樣不得而知,兩波人帶著一種同病相憐的心態,為了活下去往對方身上不斷招呼。
中間的戰場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左右兩翼也開始發生接觸。
舍棄了戰車的魏氏所部,他們停下來布置盾墻準備迎接楚軍的戰車沖鋒和箭雨攻勢。
魏氏所部前方的楚軍在相隔約兩百米的時候卻是也停了下來。
在這個時候,范氏所部已經跟楚君熊審其中的一“廣”戰車部隊交鋒,很快就進入到步兵排列戰列線拼殺的步驟。
楚國的“王卒”不止是稱呼上特別,他們的武器也是相當有特色。
目前各個國家的士兵一般是裝備戈,“士”的級別才佩劍,不是看不見其它種類的武器,比較關鍵的是戈和劍才是主流(不算遠程),其余的五花八門不是禮器就是玩特殊。
對于軍隊來說,使用起來越簡單的武器最有用,要說還強調什么就屬便宜。
楚國“王卒”的武器看著像戈,卻是在戈的手部加了矛。
注意,是矛,不是槍頭。
槍頭比較短,為一種扁狀尖銳物。
矛除了前端扁狀尖銳物之外,還有首部的粗圓構造,并且前端扁狀尖銳物比槍頭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