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于我?”呂武看著崔杼有些不太理解。
剛才崔杼提到了鄭國的侯氏,委婉地表示侯晉非常仰慕呂武這件事情。
呂武現在是晉國的元戎,尤其是晉君姬彪的年齡太小,算是晉國實際上的一把手。
哪怕晉國還有其余的卿位家族分去了呂武的光芒,有人仰慕呂武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畢竟,陰氏的崛起過程太過于奇跡,呂武的經歷則具有很強的傳奇性,人們產生崇拜的情緒,又怎么地了?
允許二十一世紀有數之不盡的腦殘粉,不允許春秋搞個人崇拜嗎?
崔杼低聲說道“侯氏于鄭并不如意。”
懂了!
崔氏和孫氏給當代的貴族上了一課,覺得在本國待得不爽是可以拖家帶口搬家的。
在這一個版本的史書記載上,崔氏和孫氏的行為并不是叛國,關于這一點讓呂武不知道該怎么評價。
史官們之所以不認為崔杼和孫林父叛國,原因是他們并沒有引發內亂,更沒有起兵做出弒君的行為。
在目前這么個年頭,某貴族在哪里混得不如意跑去另外一個國家是種常規操作,怎么能定義為叛國呢?
到后面的戰國時期,這個國家的人去為那個國家的君王效力,母國跟敵國有仇,人跑去敵國建立不朽功業,乃至于跑去幫著敵國欺負母國,例子著實是太多太多了。
用后世的一句話,他們只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呢。
至于齊國和衛國變成那般模樣,是晉國給動的手呀!崔氏和孫氏干的是不地道離開破船,史官則認為齊國和衛國的衰敗是兩國國君和晉國的責任。
要是呂武熟知春秋的歷史,他應該會因為改變了崔氏和孫氏的命運,體會到很強的成就感吧?
呂武沉吟了一下下,說道“崔子可往中軍佐處告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