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干仗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在今年發(fā)生了國君薨逝的事件,等于晉國進入喪期,誰頭鐵敢在這種特殊時期來招惹晉國?
在呂武的力主之下,晉國對國君的喪事辦得一絲不茍,也就是該給什么樣的規(guī)格一點不少,要用到的陪葬品齊全。
喪禮先在“新田”舉行,等待列國的代表過來參加完畢,場地換成了“絳”那一邊。
這個“絳”是“曲沃一系”的“公共墓地”之類的定位,晉國的一國之君薨了都是葬在“絳”這邊,公族的大部分族人也是選這里。
由于晉國早就廢除了人殉,自然看不到大批什么人被驅趕進地下墓室再落閘的場面。
在晉國最為隆重的陪葬品是戰(zhàn)車,規(guī)格最高的就是含“金”量充足的款式。
那個“金”是銅,也就是打造戰(zhàn)車時使用了大量的銅制品。
除了戰(zhàn)車之外,陪葬品缺不了各種類型的燈具,造型方面會比較講究一些,規(guī)格最高依然是采用全銅打造而成。
再來就是另外的銅制品和陶制品,像是一些諸侯才有資格使用的酒爵、食鼎,其余用餐工具等等。
眾多的陪葬品中還有兵器和甲胄,一般是穿在木人身上。
如果是銅制品,鑒于青銅雖然也會生銹卻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關系,后世考古還能看到個模樣,保存手段了得則會跟新的一樣。
使用鐵制品的話?不用兩千年那么久,以墓室的潮濕情況判定,幾十年鐵器就該變成一堆鐵屑了。
要說姬周的陪葬品里面什么最高貴,無疑是一件由玉石制作而成的甲衣,它就穿在姬周的遺體身上,釘上棺木再封閉墓穴,不知道多少年之后能夠重見天日。
墓室封閉之后,國家級別的“大巫”又是一陣唱唱跳跳。
別說,級別越高的“巫”,他們吟唱什么玩意很難聽懂,聽著卻是能感覺到遠古與滄桑,聽起來還是挺帶感的。
呂武能發(fā)覺中行吳對姬周的喪禮規(guī)則有意見,可是中行吳有意見又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