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地緣政治”還是呂武教士匄的,卻是不知道士匄能不能品出自己的理解。
總歸一句話就是小鄭和小宋啊,小陳太過于南方,你們要多看顧著點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們積極點先上去頂著,老大絕對會用最快的速度支援過來。
而這個又牽扯到了鄭國跟宋國的相處關系,需要晉國從中進行斡旋和調理,也就是所謂的“地緣政治”操控了。
宋國對范氏在南邊的插手份量越來越足,其實是一種不怎么愉快的心思。
老范家在“虎牢”設卡收費幫助宋國興旺了商業(yè),明明是范氏自己的決策失誤,用國家層次進行打擊,是不是太霸道了一些?
然而,跟霸主國講道理?肯定是腦子被門夾了。
霸主國設立各種不合理的關稅來牟利,咋地了?
設立關稅反而坑了自己,不允許用軍事手段來震懾嗎?無法達到震懾效果再操刀撲上去,完全是常規(guī)操作嘛!
呂武看到華元臉色越來越難看,忍得很辛苦才控制住表情管理。
“天下商賈聚于‘商丘’非我逼迫,乃是爾等自決。”華元盡量讓自己說話的聲音不要太大。
現(xiàn)在又不是“萬稅”的年代,商隊只是途經(jīng)各國,一點稅都收不到,只有商人在各家的封地設店擺攤做買賣才能抽稅。
一般情況下,商隊其實不會特地去哪里進行零售,會是早早就已經(jīng)談妥了買賣,收到錢再發(fā)貨,又或是貨到付款,更多的是買家自己進行運輸。
所以想要產(chǎn)生利益的方式是,向途經(jīng)的商隊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面向商隊提供住宿飲食什么的。
各國的商隊以“商丘”為交匯點來往經(jīng)商,宋國的得利就在于能夠得到更多推銷本國商品的機會,慢慢又讓“商隊”多了常駐的商賈,形成一種“市”的規(guī)模。
呂武所不知道的是,他帶來的蝴蝶效應讓范氏那么一搞,提前了約兩百年讓宋國得到局勢變動帶來的紅利。
對于宋國來說,他們這一次被“眼紅”的下場并不是最壞,頂多就是被剝削一層皮而已。
原歷史上玩商業(yè)玩不過宋國的齊國更狠。齊國本來就因為商業(yè)份額遭到宋國搶奪很不爽,當代齊王被蘇秦稍微一忽悠,不顧當時的國際局勢將宋國全面吞并,然后齊國遭到了五國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