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稱王了啊!
穿冕服有問題嗎?
如果吳國的稱王是得到列國的認可,諸樊穿冕服當然沒有問題。
關(guān)鍵的是吳國的稱王不過是一種自嗨,內(nèi)部都有反對意見,以吳國的實力和咖位想獲得列國認可屬于做夢。
晉國扛著周王室的旗幟在搞文明捍衛(wèi)戰(zhàn),以文明守護者自居,與“問鼎輕重”的楚國進行了數(shù)十年的大大小小交戰(zhàn),作為元戎的呂武看到身穿冕服的吳君諸樊該怎么辦?當然是怒噴啊!
雖然晉國喊口號是為了利己,排面上的事情肯定不能拉垮。
今天呂武對吳君諸樊身穿冕服不作表示,明天晉國鼎力支持“正朔”的理由就將失去。
“寡人得‘鳩茲’大勝也!”吳君諸樊被噴得一臉懵,底氣有些不足地進行強調(diào)。
吳國打贏“蕪湖之戰(zhàn)”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嗎?還真有。
畢竟,楚國再怎么說也是當世兩大霸主之一,誰能戰(zhàn)勝楚國就等于能夠?qū)⒖煌皵D一擠。
這個就好比如腳盆雞跟毛子發(fā)生大戰(zhàn),先別去管雙方的實力對比怎么樣,獲勝的腳盆雞在列強的地位上立刻得到認可了。
吳君諸樊想表達的意思挺簡單吳國打贏了楚國,不夠牛逼的嗎?
這么說的話,宋國也不是沒有戰(zhàn)勝楚國的經(jīng)歷,他們飄飄然了嗎?
宋國是殷商的“余孽”,屬于天生帶有“原罪”的那一款,沒什么事都能被拿出來編段子,出事了則會被群嘲。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宋襄公之后就很低調(diào)在做人了。
說白了吳國就是處在“天下”邊角一隅的土包子,國風民情之類的也比較那什么,平時對內(nèi)的禮儀制度很嚴苛,對外牽扯到禮儀制度就各種隨便裝聾作啞,動輒一激動就喜歡玩歇斯底里,樂意了就胡亂東扒拉西蹭熱度。(咦,怎么感覺在描述棒子?)
這樣的吳國給春秋時期帶來很多歡樂,比如在稱王和去王號方面,翻遍歷史真見不到第二個像吳國操作那么頻繁的國家。
什么情況?就是吳國覺得自己弱了就主動去掉王號,等哪天又感覺自己牛逼了再把王號撿起來,可勁地反復折騰,著實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