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實話,呂武根本不在乎這一出是誰鬧出來的。
其余“卿”的話?如果不是他們主導或是參與其中,一樣不會在乎這種腦殘行為。
自欒書之后,晉國每次的卿位變動都要流血。
好不容易士燮給了一個好榜樣!
后面的智瑩雖然是不光彩下臺,可是也沒有讓卿位變動造成流血事件。
范氏目前在“國際”上的名聲有些臭,但是在國內的名聲卻是很好。
為什么呢?因為士燮的預言對了,接任范氏家主之位的士匄又再一次進行了“讓賢”的行為。
晉國的兩次卿位變動沒有流血,其余人怎么看不重要,大多數的“卿”還是很想將不流血保持下去,免得一鬧出大動靜就要消失上至少一個卿位家族。
幾個卿位家族沒有大動干戈,代表晉國至少五成的武裝力量處在一種蓄勢的狀態,他們一旦暴怒起來誰都扛不住。
“當是公子干所為罷?”解朔低聲說了一句。
中行吳搭腔,說道“祁氏或參與其中。”
魏琦沒說話,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解朔和中行吳的猜測。
在之前,楊干對君位表現出了。
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楊干很是缺乏對卿位家族的畏懼,性格和智商上面多多少少表現出了一些缺失。
陰氏、范氏、魏氏、解氏、荀氏(中行氏)、趙氏算是一撥的。
成為新軍佐的羊舌氏依然被算在公族的那邊。
盡管晉國已經開始趨向于中小家族難以生存的局面,他們聯合起來的力量還是能夠占到晉事總實力的三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