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名聲有時候比實力還管用的時代,聲名狼藉的家族哪怕實力再強,平時或許沒什么事,等出了事必將面臨比墻倒眾人推更嚴酷的結局。
相反,名聲好的家族,仇敵想要斬盡殺絕會心存顧慮;有血脈存留,再有好名聲,哪天東山再起的機率超大。
呂武心想:“其實我已經太過于追求速度了。換作其他家族,哪一家不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地夯實基礎呢?”
也就是他“點子”多,用了許多當今年代沒有的技術和管理制度,又屢屢能夠在動蕩中抓住機會,要不想用十多年形成這樣的累積根本是在做夢。
這也就導致陰氏的容錯率非常小,更要愛護名聲。
魏絳一聽呂武拒絕招呼其余貴族過來,整個人看上去剎那間有點不好了。
他問:“今次西征必是苦戰?”
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喲!
他卻很快收拾好心情,復道:“如此也罷!奮力一擊,以求長安。”
呂武知道魏氏的年輕一代都很不錯,只是沒想到魏絳能有這樣的膽氣和見識,贊道:“魏氏有你如此必興,福運綿綿可期。”
秦國要拼命是吧?肯定要集結大批兵力,少不了動用精銳。
一旦他們成功打贏秦國,與之比鄰的魏氏就能安全無憂。
情況是這么個情況,其中的兇險不得不考慮進去,遇到這種抉擇的魏絳,選擇迎難而上不是退縮,優不優秀看戰事結果,膽略則是表現出來了。
再增兵什么的?魏絳有想過,思來想去郁悶地發現魏氏辦不到。
在幾次晉國內部動蕩中,魏氏并不是參與的主力,他們跟在后面喝了點湯湯水水,肉則是大部分被智氏、范氏和陰氏分了。其中陰氏獲得的封地最少,人口卻是得到最多。
呂武西征動用了一個“軍”,也就是超過五百乘的戰車和三萬七千五百“徒”或“羨”,算上自家和白翟合起來約一萬八千的騎兵,還有多少能用的兵力呢?
北部長期有一個“旅”在活動,后來因為訓練騎兵的需要,傳統部隊加上騎兵一共是五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