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偃注意到智罃嫌棄的目光,心中有太多的p需要講了。
很多人隨著年齡增大就越是心中沒有b數,以為自己年齡大就是什么都對的,口頭禪除了“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之外,渾然不知道時代已經變了,以前的老經驗不再那么靠譜。
年輕人出于一種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更可能是受于社會的壓力,每每很清楚老人家講的話不靠譜,仍然只能用微笑面對,或許還需要捧哏講句“您說得對”之類的話
有些壞人不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變成好人,甚至可能因為年紀大了有更多的依仗,其它不干,專搞惡心人的事。偏偏事實還就是這樣,搞得年輕人心里異常無奈,有苦也無處述說。
當然了,有一句老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壞,壓根就是一些個例被無限放大,增加了社會的戾氣。
智罃講那些話很多都是正確的。
可是,他但凡心里有數,不該用說教的方式來進行。
一個渾身污點的人哪怕講的話再有道理,人們總是免不了用有色眼光來對待,沒聽之前就已經在心里進行了否決。
呂武先前還在聽,后來開始將精力放在規劃明年怎么繼續打擊秦國。
其余的“卿”到底有誰在認真聽智罃講話,僅是從外表看不出來。
現在的情況是,到了他們這些“卿”發揮演技的時刻。
真的要談事,也是等智罃的話講完之后少不了找個再私下聚一聚,用實際行動來解決一些必須搞定的分歧。
發現只是自己在講,沒人給予什么回應,智罃了停下來。
安靜下來的現場,一些魂游天外的人漸漸回過神來,用茫然的目光掃視了一圈,期望誰給自己一個暗示。
中行偃咳嗽了幾聲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說道“今歲大事頗多,其一為君上決意明歲南下會盟,召齊、衛、魯、曹、宋、莒、邾、滕諸國匯聚‘虎牢’;其二便是魯欲吞鄅,望我允之。”
這些諸侯國都有各自的晉國“卿”來負責邦交,中行偃不能繞過他們,必須進行事先通知。
呂武想道“好幾次要瓜分莒國,一直沒能找到機會,再邀請過來會盟,一旦莒國答應的話,不好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