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將秦國教訓得那么慘,完全震動了整個東方世界。
諸夏文化圈的各國,本來是晉國小老弟的曹國、衛國和魯國變得更加恭順,一直在反復橫跳的齊國徹底消停下來,其余諸侯國不得不考慮接下來怎么將晉國服侍舒服了。
而異族群體?
晉國與秦國的戰爭出現結果之后,異族少的遠躥三五百里,遠的恨不得今生別再與晉國比鄰。
楚國則是取消了出兵找晉國不痛快的計劃。
總而言之,晉國因為打贏了秦國,某種程度上獲得了近幾十年來最難得的喘息之機。
對于晉國來說,外部值得警惕的一直都是楚國。
雙方在去年已經達成弭兵會盟,盡管知道只是時間不長的停戰,接下來還有得玩,甚至會玩得更狠,還是大大地松了口氣。
這個“松了口氣”指的是雙方,晉國和楚國太需要喘口氣了!
現在還沒有“國無外敵者國恒亡”這一句話,晉國卻一再將這句話的本意給表現了出來。
這不,外部環境輕松,內部又斗了起來。
“主,晉之大敵為楚。”虞顯不懂軍事,但他是宋國人,多提醒了本職工作之外的一句,說道:“楚一日不衰,眾‘卿’有趙氏為鑒,必不敢死斗。”
為什么說宋國人會更理解晉國和楚國互相之間的忌憚呢?
只因為春秋中葉的宋國是一個“和平大使”,他們超喜歡扮演晉國與楚國達成諒解的“媒人”。
盡管作為小老弟的宋國有出兵聽從晉國的指揮,屢次對楚作戰,可是每次晉國與楚國打完,就是宋國某些貴族上臺表演的時間到了。
宋國的國力擺在那里,為什么還有宋國貴族扮演這樣的角色?
說白了是因為晉國和楚國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