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4點00分,飛機準時起飛,直飛阿聯酋迪拜。
在萬米高空中,許信成看著窗外的白云,看著遠方的地平線,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這次是第一次走出國門,這是他踐行自己兒時夢想的開始。
為了這一天,他付出了很多很多,邁過了一道又一道的坎,其中,對他來說,最難的,莫過于英語口語這道坎。
--\\\
高考時,以他的成績,許信成完全可以報讀諸如中山大學、復旦大學等更知名的高等學府,但為了實現六歲生日那天定下的走遍全世界的夢想,他知道,他必須把英語學到最好。
全國學習英語的三大最高學府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相比于北京和上海,他更喜歡中國改革開放發源地的廣東,更喜歡這里銳意創新的改革精神,更喜歡這里兼容并包的開放文化。
再加上初一寒假來廣州的那次經歷,對他來說,廣州要更親切一些,因為這里是他心里那顆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的地方。
于是,在填報志愿時,沒有絲毫猶豫地,在報讀院校那一欄,他填寫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專業那一欄,“商務英語”。
雖然他的高考英語成績高達145分,但許信成很清楚,他也有中國億萬學子們的最大通病,那就是只會考試,而英語的應用能力卻很差,特別是英語口語,這是絕大多數中國學子們最難突破最難越過的坎。
在入學前,他在心理上就已有所準備,他知道,與大城市里的同學們比起來,他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會有差距,但當他發現那差距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大很多時,他在心理上還是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從大一開學后的第一天起,他便發現了一條英語鄙視鏈,在一線大城市里讀書的同學,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要比在二線城市讀書的同學好,而在二線城市讀書的同學,其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要比在三線城市讀書的同學好,依此類推。
而在一個8線城市讀書的他,處于最末端,他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與那些在一線大城市里讀書的同學們比起來,簡直差到了極點。
他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大一第一天,第一節課,英語口語課,老師請同學們用英語向大家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家鄉,時間至少為一分鐘,老師第一個叫的人,就是他。
高考英語考了145分的他硬是說不上幾句,而且因為發音極不標準,同學們幾乎沒有一個人聽明白他說了什么,結果把全班同學逗得哄堂大笑。
那一分鐘里的每一秒,對他來說,都是煎熬。他懊惱不已,羞愧不已,恨不得找一條地縫鉆進去。
但是,百折不撓、堅韌頑強的他并沒有讓自己沉淪下去,回座后,他便開始在心里琢磨起來:“之前,為了考試,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背單詞背語法上,都用在“聽讀寫”上,在“說”上沒怎么花過太多時間。
而且,之前所有的英語老師,他們自己的發音都非常不標準,他們也是說不上幾句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