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從認識周德道的第一天開始,許信成還知道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他們是來自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兩人住在一個宿舍里,還是上下鋪,兩人一起去上課,上課時經常坐在一起,下課后一起到飯堂吃飯,還經常一起聊人生,一起聊未來。雖然,兩人從一開始便很投緣,且很快便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但是,他很清楚,兩人之間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說到底,兩人還是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他來自一個8線小城市,是一個一文不名的小鎮青年;而他則長于廣州這座一線城市,是一個家境殷實的富二代。
許信成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過去,他們過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活;現在,他也不可能過和他一樣的生活。
他不可能和周德道一樣,平日睡到七點半,周末和節假日睡到十點;上課看;晚上打游戲、煲電視劇;學習時漫不經心;考試時只求及格;花錢時如水推沙;放假時到全世界旅游。
還有,每一天,他都不必為未來感到憂心。
而他不同,他每天只睡到六點,周末和節假日也一樣,他必須早早就起來學習;上課時必須全神貫注,生怕漏聽了老師的一句話;晚上學習到十一點;學習時專心致志;考試時力求每個科目都是優秀;平時還得想辦法找些兼職,賺些零花錢;花錢時精打細算,能省即省;放假時只能回老家,只能繼續兼職賺零花錢,只能繼續學習。
每一天,他都在為未來感到憂心;每一天,他都在不斷地提升著自己;每一天,他都在為未來做著準備。
不過,雖然如此,兩人還是成了好朋友,而且,周德道想要和他成為摯友的意愿明顯要比他強很多。
這事一度令他感到不解,他心想,或許,正因為兩人來自于兩個不同的世界,正因為生活境遇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才有了更大的互補性,才有了更大的契合度。
隨著兩人的交情漸深,他才逐漸地了解到了更深層的原因。
大一下半學期,一個周六的深夜,周德道請他吃宵夜,他喝多了,醉醺醺地說:“信成,你的身上有很多我不具備的優點,有很大的正能量,我非常需要一個像你一樣的好朋友好兄弟,要不然,我怕我會不斷地墮落,說不定那一天會墮落成為人們所不齒的紈绔子弟。”
后來,從與周德道的幾次深夜長談中,從與他父親的幾次深入交流中,許信成才知道了,原來,他并不是從小就是富二代,他在小時候也有過苦日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品行受到了他父親的極大影響。
他的父親,叫周大山,生于長于湖南hy市北邊的一個小鄉鎮,高中畢業后,只身來到廣州,從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做起,三年后即成為一名師傅,又三年后即成為一名小包工頭,又三年后便成為一名大包工頭,并創辦了一家小建筑公司,又經過三年的努力,把公司發展到260人的規模。
因為他們的工程質量過硬且報價合理,所以經常能競到標,經常有工程干,但和絕大多數弱勢的小建筑公司一樣,甲方公司經常拖欠他們的工程款,而周大山卻很講道義,總是按時給工人們出工資,為此甚至不惜到處舉債。
周德道十五歲之前,他們家的日子一直都是時好時壞,他十五歲那年,是他們家日子最苦的時候。
周大山為了在春節前給工人們發齊工資,又到處舉債,但還是遠遠不夠,他把心一橫,竟賣掉了自己在廣州剛買不久的房子,但錢還是不夠,他竟把在老家自蓋的五層樓大房子也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