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呈現一面倒的態勢,史軍開始大喊“降者不殺”,曹軍無力回天。
更悲慘的是,沖在前頭的敗軍在走投無路之下,開始沖擊前軍的五萬精兵。
襄陽城外有馬超的五萬大軍按兵不動,虎視眈眈,后面又被自己軍隊沖擊,再后一些史辛十萬大軍來勢洶洶。郭嘉深知大勢已去,只好當機立斷,讓各位將領帥率領這最后的五萬軍隊,全速向西方逃去。
馬超早已得到史辛的命令,在旁假意追逐,一路尾隨,做成一個不忍傷害只為招降的假象,放他們西去。
追到半路,干脆停下了腳步,只派小股鷹部遠遠跟隨,幾天之后果然得到司馬軍從成都派出軍隊出來接應的消息。
馬超班師回襄陽。
被拋棄的十萬大軍無從選擇,全部投降。把所有軍隊共二十五萬合并之后,史辛再次分兵數路,以席卷之勢收服荊州和交州,整個漢朝的東邊九州歸入囊中。
這之后,史辛坐鎮襄陽,開始調兵遣將。
首先是前線。
他治下總共七十萬大軍,全部布置在前線。他把所有軍隊和文武分成兩個軍團,以南北軍團命名。
周瑜為南方軍團的都督,坐鎮襄陽,統領荊州、豫州、交州的軍事。輔助的文臣有法正、魯肅、陳宮等。武將則有孫策,太史慈,童淵李彥,張繡張任,高順,王越等。
徐榮為北方軍團的都督,坐鎮鄴城,統領冀州、兗州、幽州的軍事。輔助文臣有田豐、沮授、審配等人。武將則有五虎將中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已投降,潘鳳等。
需要重點屯兵防衛的地點不少,荊州的江陵、上庸直面益州的江州和漢中,各自布置了十萬兵馬,而作為補給點和治所的襄陽和譙也各自屯兵十萬。
二關為虎牢關和壺關,分別防備司馬軍從洛陽和并州出兵,在附近的城池屯兵十萬。
剩下的十萬,史辛一分為二,分別布置在鄴城和陳留。他的計劃是在這一年內再擴軍十萬,補充到這兩個城池中。
這樣一來,總兵力達到八十萬,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但這段時間打的仗有點多,士兵們開始出現厭戰情緒,剛好休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