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一夜,齊軍在螺山高地的防線遭遇偷襲。
近來駐扎螺山的這隊人馬并非齊軍主力精銳,大多是初次上戰場的新兵,臨敵經驗并不豐富。
而這隊兵的將領陳馳現年二十有三,是靠著軍功從小兵一路殺到如今的低階將領。
他出身農門,近年到了廉貞麾下才有機會開始識字,對于謀略之事還不擅長,打仗更多時候就靠一腔不要命的血勇。
廉貞冒險讓陳馳帶領這隊新兵暫時在此駐防,是想讓接連鏖戰的中軍主力能得到更好休整。
他心懷僥幸地盤算過利弊,覺得陳馳守住螺山一兩個月,應當沒什么問題。
畢竟齊軍才大勝了幾場,士氣正高漲,敵方就算在此時有所動作,首選的突破重點也不該是地形復雜、易守難攻的螺山。
卻沒料到,敵方似乎換了統帥。
敵方新統帥約莫察覺到陳馳這里是目前齊軍最弱一環,不但出其不意地趁夜偷襲螺山,打法更是缺德到前所未見——
他們事先從附近的齊國村寨里,擄掠了八百余名老弱婦孺。
兩軍交戰最重士氣,而士氣的此消彼長,有時只在眨眼之間。
七千全甲敵軍在沖擊齊軍陣地時,將擄來的這些齊國老弱婦孺分散混在自己隊伍中。
這迫使齊軍不能用箭遠攻,近身搏殺時也投鼠忌器,生怕誤殺自家百姓。
被偷襲的齊軍將士本就有些懵,面對這缺德打法更是手足無措。
在與敵軍廝殺時,他們聽見到處都有本國口音的老弱婦孺在哭嚎求救,哪里還下得去狠手?
軍心一亂,局面很快就不容樂觀了。
此戰不但關乎五千多士兵的生死存亡,若然軍心潰敗導致螺山失守,后頭的見春城也將不保,更會連帶整個南境防線士氣大損。